滑车组两滑车的最小距离应是( )。A.不小于轮径的5倍B.不小于轮径的3倍C.不小于轮径的10倍

滑车组两滑车的最小距离应是( )。

A.不小于轮径的5倍

B.不小于轮径的3倍

C.不小于轮径的10倍


相关考题:

轮径差过大时,车体重心向小轮径车轮偏倚,能导致小轮径车轮的轮缘、踏面磨耗加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MMI中对车轮的轮径进行修改时,输入最小的轮径mm,最大轮径为840mm。

垂直静载试验的锚桩和试桩的间距应为:()A.中心距不小于4倍桩径B.中心距不小于2倍桩径C.中心距不小于1.5倍桩径D.中心距不小于5倍桩径

起重滑车吊装时,动、定滑轮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滑轮轮径的( )倍。A.2B.3C.5D.8

滑轮组上下滑轮之间的最小净距不得不小于轮径的()倍。A、3;B、5;C、25;D、30。

同一轮对两车轮轮径差≤1mm,同一转向架上轮径差≤2mm,同一节车上轮径差≤4mm。

使用中的滑车组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滑车起重量1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700mmB、滑车起重量2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900mmC、滑车起重量10~20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1000mmD、滑车起重量35~50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200mm

轮径差过大时,车体重心向小轮径车轮偏倚,能导致小轮径车轮的轮缘、踏面磨耗加剧。

CRH380B动车组车轮为。()A、轮径φ840mm,LM磨耗型踏面B、轮径φ860mm,LN磨耗型踏面C、轮径φ920mm,S1002CN磨耗型踏面D、轮径φ960mm,S1006CN磨耗型踏面

当计算轮径值大于控制参数中设置的最大轮径时,则LKJ记录事件()。A、轮径超上界B、轮径超界C、轮径超下界D、轮径无效

垂直静载试验的锚桩和试桩的间距应为:()A、中心距不小于4倍桩径不得小于2倍桩径米B、中心距不小于2倍桩径C、中心距不小于1.5倍桩径D、中心距不小于5倍桩径

目前,一般认为纵隔淋巴结增大的诊断标准是()。A、最大径不小于5mmB、最大径不小于10mmC、最大径不小于20mmD、最短径不小于10mmE、最短径不小于20mm

采用滑车组起吊重物时,当重物提升到最高点时,定滑车与动滑车间的距离要大于安全距离,花穿时要不小于轮径的()倍。A、3B、5C、7D、8

BCU软件升级后的车组设定轮径值时,SW4设置为2,表示轮径值为()mm。A、720B、820C、860D、840

滑车组两滑车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轮径的倍数为()A、2倍B、5倍C、13倍D、4倍

滑车组两滑车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轮径的倍数为()。A、2倍B、5倍C、13倍D、4倍

滑车组两滑车的最小距离应是()。A、不小于轮径的5倍B、不小于轮径的3倍C、不小于轮径的10倍

单选题滑轮组上下滑轮之间的最小净距不得不小于轮径的()倍。A3;B5;C25;D30。

判断题同一轮对两车轮轮径差≤1mm,同一转向架上轮径差≤2mm,同一节车上轮径差≤4mm。A对B错

判断题轮径差过大时,车体重心向小轮径车轮偏移,能导致小轮径车轮的轮缘、踏面磨耗加剧。A对B错

单选题CRH380B动车组车轮为。()A轮径φ840mm,LM磨耗型踏面B轮径φ860mm,LN磨耗型踏面C轮径φ920mm,S1002CN磨耗型踏面D轮径φ960mm,S1006CN磨耗型踏面

单选题目前,一般认为纵隔淋巴结增大的诊断标准是()。A最大径不小于5mmB最大径不小于10mmC最大径不小于20mmD最短径不小于10mmE最短径不小于20mm

判断题动车组安装列控车载设备速度传感器的轮径值变化时,车辆部门应以正式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属地电务部门修正轮径,轮径值修改应执行确认制度。A对B错

单选题当计算轮径值大于控制参数中设置的最大轮径时,则LKJ记录事件()。A轮径超上界B轮径超界C轮径超下界D轮径无效

单选题BCU软件升级后的车组设定轮径值时,SW4设置为2,表示轮径值为()mm。A720B820C860D840

填空题在MMI中对车轮的轮径进行修改时,输入最小的轮径mm,最大轮径为840mm。

单选题起重滑车吊装时,动、定滑轮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滑轮轮径的( )倍。A2B3C5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