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车组两滑车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轮径的倍数为()A、2倍B、5倍C、13倍D、4倍

滑车组两滑车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轮径的倍数为()

  • A、2倍
  • B、5倍
  • C、13倍
  • D、4倍

相关考题:

使用滑车组时,对不同的牵引力,滑车组两滑车轴心间距离有什么要求()。 A.1T的滑车组之间的距离为0.5mB.5T的滑车组之间的距离为0.9mC.10~20T的滑车组之问的距离为1.0mD.32~50T的滑车组之间的距离为1.2mE.50T以上的滑车组之间的距离为1.2m

滑车组上下滑车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般为()mm。A.700B.600C.500

滑车组两滑车的最小距离应是( )。A.不小于轮径的5倍B.不小于轮径的3倍C.不小于轮径的10倍

起重滑车吊装时,动、定滑轮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滑轮轮径的( )倍。A.2B.3C.5D.8

下列对起重滑车的使用要求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滑车应按出厂铭牌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不得超负荷使用B.滑车组动、定(静)滑车的最小距离应小于滑轮轮径的5倍C.当滑车的轮数超过5个时.跑绳应采用双抽头方式D.滑车的起重能力应按使用的轮数与滑车全部轮数的比例进行折减

滑车组的绳索在受力前,应检查是否扭绞,滑车组收紧后,其两滑车的相互距离不宜小于()m。A、0.2~0.5B、0.5~0.8C、0.8~1.1D、1.1~1.4

放线滑车轮槽底部的轮径不宜小于导地线直径的()倍。A、5B、10C、15D、20

有两个三轮滑车组成的滑车组叫:()A、三轮绞辘B、双轮绞辘C、六轮绞辘D、复合绞辘

滑车组使用中,滑车起重量10~20(t)的两滑车滑轮中心最小距离不准小于800mm。

起重滑车使用要求正确的有()。A、多轮滑车仅使用部分滑轮时,滑车的起重能力应进行折减B、动、定滑轮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滑轮轮径的5倍C、跑绳进入滑轮的偏角宜大于5°D、滑车组穿绕跑绳的方法有顺穿、花穿和双抽头穿法E、当滑车的轮数超过5个时应采用花穿

拱桥的拱轴线两端点之间的距离为()。A、计算跨径B、净跨径C、标准跨径D、总跨径

使用滑轮组上、下滑轮之间的最小净距离不得小于滑轮轮径的()倍。A、5B、10C、15D、20

使用中的滑车组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滑车起重量1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700mmB、滑车起重量2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900mmC、滑车起重量10~20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1000mmD、滑车起重量35~50t时,两滑车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200mm

放线滑车轮槽底部的轮径与钢芯铝绞线导线直径之比不宜小于()。A、5B、10C、15D、20

滑车组使用中,滑车起重量32~50(t)的两滑车滑轮中心最小允许距离为1000mm。

滑车组使用中,滑车起重量5(t)的两滑车滑轮中心最小距离不准小于500mm。

滑车组在拉紧时,上下二滑车的距离,不应小于()m

拱桥的拱轴线两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A、净跨径B、计算跨径C、标准跨径D、总跨径

滑轮组上下滑轮之间的净距离不得小于轮径的()。A、3倍B、4倍C、5倍D、6倍

采用滑车组起吊重物时,当重物提升到最高点时,定滑车与动滑车间的距离要大于安全距离,花穿时要不小于轮径的()倍。A、3B、5C、7D、8

滑车组两滑车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轮径的倍数为()。A、2倍B、5倍C、13倍D、4倍

滑车组两滑车的最小距离应是()。A、不小于轮径的5倍B、不小于轮径的3倍C、不小于轮径的10倍

滑车组的钢丝绳不得产生扭绞;当滑车起重量为10-20t时,使用时滑车组两滑车轴心间的距离不得小于()A、600B、700C、900D、1000

判断题滑车组使用中,滑车起重量10~20(t)的两滑车滑轮中心最小距离不准小于800mm。A对B错

判断题滑车组使用中,滑车起重量5(t)的两滑车滑轮中心最小距离不准小于500mm。A对B错

填空题滑车组在拉紧时,上下二滑车的距离,不应小于()m

单选题起重滑车吊装时,动、定滑轮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滑轮轮径的( )倍。A2B3C5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