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拉延模具生产顶杆和试模顶杆孔描述错误的是:()。A、生产及试模顶杆孔位置,原则是尽量远离分模线排列;B、以各压机之顶杆位置配置,以平衡稳定为前提均匀分布;C、各顶杆力的传导主要以肋为传导中心。

关于拉延模具生产顶杆和试模顶杆孔描述错误的是:()。

  • A、生产及试模顶杆孔位置,原则是尽量远离分模线排列;
  • B、以各压机之顶杆位置配置,以平衡稳定为前提均匀分布;
  • C、各顶杆力的传导主要以肋为传导中心。

相关考题:

塑料注射模具的顶杆间隙过大或顶杆要高出型腔表面,均不会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注塑模安装过程中,在校正顶杆顶出距时,应慢慢开启模具直至动模板停止后退,此时顶杆的位置,应调节至模具上的顶出板和动模底板之间留有不小于( )mm。 A、0.5B、2C、5D、10

恻向抽芯机构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的结构,应检验模具采用的顶杆先复位机构或采用回程杆复位时,能否使顶杆先于( )复位。 A、固定型芯B、活动型芯C、动模D、定模

翻模施工时,高度超过( )的桥墩,支撑顶杆分段分批抽换倒用。抽换的顶杆每批不得超过顶杆总组数的( )。A.20,15%B.40,15%C.20,10%D.40,10%

()铆接时,使用气铆枪、铆钉顶模、顶铁、平底铆卡、菌状顶杆、减震器。

冲压成型模具安装时需要对顶杆进行()。

冷镦杆状零件凹模组合组成部分:()A、凹模B、凹模垫块C、顶料杆和顶料杆套D、凹模套E、凹模后垫

对于顶杆布置,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A、顶杆尽量多B、顶杆尽量长C、顶杆尽量靠近脱模力大的部位D、顶杆尽量大

冷镦杆状零件切边凹模组合组合部分:()A、切边凹模B、切边凹模模套C、切边凹模垫块D、顶料杆和顶料杆套E、切边凹模后垫

单动拉延模顶杆的布置原则是()。A、尽量远离分模线;B、以平衡稳定为前提,均匀分布;C、试模和生产用顶杆位置不同时,只需考虑生产用顶杆位置;D、如果生产机床偏心使用,无需考虑气垫的受力平衡。

注塑模顶杆碰弯后,处理方法是()。A、电焊B、校直或更换新顶杆C、重新车削

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的侧向抽芯机构模具,安装检验时必须注意让它的顶杆先于()复位。A、动模B、定模C、活动型芯D、固定型芯

注塑模试模时模具工作故障可能是造成制件某种缺陷的原因,如单边溢料则与()有关等。A、合模松紧B、抽芯与顶出动作相互干涉C、顶杆不能准确复位D、分型面平行度

注塑模具顶出系统中,没有()A、顶杆(针)B、顶板C、顶出底板D、脱料板

注塑模具顶出装置的主要作用是()A、顶出料杆B、顶出脱料板C、顶出推板D、顶出制品

当压机的顶杆与压缩模的推出机构采用直连接时,模具中不需要再设()

压机的顶杆与压缩模的推出机构直接连接时,尾轴与顶杆的连接常见有()或()连接。

注射机顶出装置大致有()顶出、两侧双顶杆机械顶出、中心顶杆液压顶出与两侧双顶杆机械顶出联合作用、中心顶杆液压顶出与其他开模辅助油缸联合作用等类型。

模具制造中常需要铰孔的有()等。A、安装圆形型芯的孔B、方孔C、安装顶杆的孔D、三角孔E、销钉孔

模具的脱模机构要与所选择的注塑机()相匹配。A、推出形式B、顶出距离C、顶杆位置D、顶杆直径

多选题注射模具的脱模机构通常包括的主要部件有()A顶杆B复位杆C顶出板D顶出固定板E顶出油缸

填空题压机的顶杆与压缩模的推出机构直接连接时,尾轴与顶杆的连接常见有()或()连接。

填空题注射机顶出装置大致有()顶出、两侧双顶杆机械顶出、中心顶杆液压顶出与两侧双顶杆机械顶出联合作用、中心顶杆液压顶出与其他开模辅助油缸联合作用等类型。

单选题翻模施工时,()。A高度超过20m的桥墩,支撑顶杆分段分批抽换倒用。抽换的顶杆每批不得超过顶杆总组数的15%B高度超过40m的桥墩,支撑顶杆分段分批抽换倒用。抽换的顶杆每批不得超过顶杆总组数的15%C高度超过20m的桥墩,支撑顶杆分段分批抽换倒用。抽换的顶杆每批不得超过顶杆总组数的10%D高度超过40m的桥墩,支撑顶杆分段分批抽换倒用。抽换的顶杆每批不得超过顶杆总组数的10%

单选题关于机械式气阀传动机构顶杆说法错误的是()。A顶杆弯曲可校直后继续使用B顶杆受力过大会产生弯曲C顶杆弯曲使气阀间隙增大D顶杆弯曲时只要调好气阀间隙,对气阀传动机构工作没有影响

单选题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卧式车床不能加工的是()A凸模B导柱C斜面D顶杆

填空题当压机的顶杆与压缩模的推出机构采用直连接时,模具中不需要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