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值一般取()KN/m³。

填空题
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值一般取()KN/m³。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计算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量时,其平均重度一般取() KN/m3。 A.17B.18C.20D.22

基础及其回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25KN/m3

某办公楼柱下扩展基础,平面尺寸为3.4m×3.4m,基础埋深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题10~13图所示。 假定,作用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相应于作用效应基本组合时,基础在题10~13图示偏心荷载的作用下,基底边缘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为200kPa,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为60kPa。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3。试问,柱与基础交接处A—A截面的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00B. 330C. 360D. 470

某一内墙基础传至室内地面处的荷载值Fk=204kN,基础埋深d=1.20m,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二者折算平均重度γG=20kN/m3;换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其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重度γ=18kN/m3,压缩模量Es=18MPa;建筑场地是很厚的淤泥质土,其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重度γ=17.5kN/m3,压缩模量Es=1.7kPa。则该内墙的最小基础宽度和最小砂垫层厚度分别为(  )。 A. 2.5m;1.5m B. 2.0m;1.0m C. 1.5m;1.5m D. 1.5m;1.0m

关于基底压力计算公式P=(F+G)/A=F/A+γGd的说法,正确的是(  )。A.G=γGAd为基础及台阶上回填土的平均重量B.d为从基础底面至室外地面的距离C.d为从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D.G=γGAd中,γG一般取20kN/m3

矩形基础的宽度为4m,长度为6m,基底压力为180kN/m2,基础埋深为1.5m,基底以上基础与回填土的重度为19.2kN/m3,该场地0~8m为软黏土(重度为16kN/m3),采用灰土垫层(重度为18kN/m3)进行地基处理,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70kPa,则垫层厚度z为( )。A.1.8mB.2mC.2.2mD.2.4m

某地下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作抗浮桩,桩径0.6m,桩长15.0m,承台平面尺寸27.6m×37.2m,纵横向按等间距布桩,桩中心距2.4m,边桩中心距承台边缘0.6m,桩数为12×16=192根,土层分布及桩侧土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如图所示。粉砂抗拔系数取0.7,细砂抗拔系数取0.6,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内的桩土平均重度取18.8kN/m3,水的重度取10kN/m3。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当群桩呈整体破坏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基桩能承受的最大上拔力接近下列何值(  ) A. 145kN B. 820kN C. 850kN D. 1600kN

位于均值黏性土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宽度为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竖向力为300kN/m,该力偏心距为0.1m,黏性土地基天然重度18.0kN/m3,孔隙比0.83,液性指数0.76,地下水位埋藏很深。由载荷试验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Pa,基础及基础上覆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0kN/m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验算,经济合理的基础埋深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A. 1.1m B. 1.2m C. 1.8m D. 1.9m

某承受轴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基础宽度、布桩如图所示。桩径400mm,桩长15m,现场静载试验得出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400kN,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150kPa。充分发挥该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该条基顶面的竖向荷载(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土的重度取18kN/m3,基础和上覆土平均重度20kN/m3,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9,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1.0)A、700kN/mB、755kN/mC、790kN/mD、850kN/m

某住宅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建于粉质黏土地基上,未见地下水,由荷载试验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基础埋深d=1.0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γm=18kN/m3,天然孔隙比e=0.70,液性指数,IL=0.80,基础底面以下土的平均重度γ=18.5kN/m3,基底荷载标准值为F=300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最接近(  )kPa。(承载力修正系数ηb=0.3,ηd=1.6)A.224B.228C.234D.240

柱下独立基础及地基土层如图所示,基础底面尺寸为3.0m×3.6m,持力层压力扩散角θ=23°,地下水位埋深1.2m。按照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基础可承受的竖向作用力Fk最大值与下列哪个选项最接近?(  )(基础和基础之上土的平均重度取20kN/m3)A、1180kNB、1440kNC、1890kND、2090kN

某饱和软黏土地基上的条形基础,基础宽度3m,埋深2m,在荷载F、M共同作用下,该地基发生滑动破坏,已知圆弧滑动面如图(图中尺寸单位为mm)所示,软黏土饱和重度16kN/m3,滑动面上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20kPa,Φ =0。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中心的竖向力F=360kN/m,基础及基础以上土体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求地基发生滑动破坏时作用于基础上的力矩M的最小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 A. 45kN·m/m B. 118kN·m/m C. 237kN·m/m D. 285kN·m/m

某柱下扩展锥形基础,柱截面尺寸为0.4m×0.5m,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见图5-13。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3。假设bl为1.4m,试问,基础底面处土层修正后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A)223 (B)234 (C)238 (D)248

某柱下扩展锥形基础,柱截面尺寸为0.4m×0.5m,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见图5-13。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3。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竖向力Fk=1100kN,力矩Mk=141kN*m、水平力Vk=32kN。为使基底压力在该组合下均匀分布,试问,基础尺寸bl(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4 (B)1.5 (C)1.6 (D)1.7

试问,B-B剖面处基础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基础自重和其上土重的加权平均重度按20kN/m取用。A.770B.660C.550D.500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具、材料荷载标准值一般取()A、2.0kN/m2B、2.5kN/m2C、3.0kN/m2D、3.5kN/m2

一般混凝土基础的浮重度取(),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浮重度取()A、11kN/m3,13kN/m3B、12kN/m3,14kN/m3C、11kN/m3,14kN/m3D、12kN/m3,15kN/m3

基础及其台阶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取()kN/m3。

一矩形平面基础,平面尺寸为2.5m×2.5m,柱尺寸500mm×500mm,基础所受净反力设计值为200kN/m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求柱边处基础板的弯矩设计值(取整数)。()A、150kN·mB、170kN·mC、163kN·mD、183kN·m

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值一般取()KN/m³。

某一内墙基础传至室内地面处的荷载值Fk=204kN,基础埋深d=1.20m,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二者折算平均重度γG=20kN/m3;换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其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重度γ=18kN/m3,压缩模量Eξ=18MPa;建筑场地是很厚的淤泥质土,其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重度γ=17.5kN/m3,压缩模量Eξ=1.7kPa。则该内墙的最小基础宽度和最小砂垫层厚度分别为()。A、2.5m;1.5mB、2.0m;1.0mC、1.5m;1.5mD、1.5m;1.0m

单选题某矩形基础埋深为1.5m,底面尺寸为2m×3m,柱作用于基础的轴心荷载F=900kN,弯矩M=310kN•m(沿基础长边方向作用),基础和基础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20kN/m3,试问基础底面边缘最大的地基反力接近于下列哪个值?A 196.7kPaB 283.3kPaC 297.0kPaD 506.7kPa

单选题矩形基础的宽度B为4m,长度为6m,基底压力为180kN/m2,基础埋深为1.5m,基底以上基础与回填土的重度为19.2kN/m3;该场地0~8m为软黏土(重度为16kN/m3);采用灰土垫层(重度为18kN/m3)进行地基处理,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70kPa,则垫层厚度z为()。A1.8mB2mC2.2mD2.4m

单选题某中心受荷基础底面尺寸为:3m×2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荷载为576kN,基础及基础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重度为20kN/m3,基础埋深为2m,基础底面中心点下2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值为( )。A26kPaB41kPaC74kPaD65kPa

填空题基础及其台阶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取()kN/m3。

单选题某中心受荷基础底面尺寸为:2m×2m,基础埋深为2m,地下水位埋深0.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荷载为400kN,基础及基础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基础埋深范围内水位面以上土的重度为18kN/m3,水位面以下土的重度为20kN/m3。基础底面平均附加压力为( )。A100kPaB81kPaC92kPaD116kPa

单选题某软弱地基采用换填法处理:①某一内墙基础传至室内地面处的荷载值为Fk=204kN/m,基础埋深d=1.20m,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二者折算平均重度γG=20kN/m3;②换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重度γ=18kN/m3,压缩模量Es=18MPa;③该建筑场地是很厚的淤泥质土,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重度γ=17.5kN/m3,压缩模量Es=1.7MPa。确定该内墙的最小基础宽度b最接近于()m。A1.6B1.4C1.2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