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速仪法Ⅰ型误差试验的一个目标,就是为了缩短最大测点流速测验历时但不保证测点时均流速精度的。

流速仪法Ⅰ型误差试验的一个目标,就是为了缩短最大测点流速测验历时但不保证测点时均流速精度的。


相关考题:

用流速仪测点流速时,为消除流速脉动影响,每个测点的测速历时越长越好。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为了获取时均流速,消除()脉动的影响,一般采取延长测速历时的方法进行流速仪流速测验。A、水深B、流速C、流量D、含沙量

Ⅰ型误差是由于测速历时不足,不能消除流速脉动影响,引起的测点流速测验误差,一般称为测点流速的脉动误差。

估算流速仪法的Ⅱ型误差时,需要用到不同的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其相应的垂线流速测验方法包括()A、十一点法B、五点法C、两点法D、一点法

开展流速仪法Ⅱ型误差试验时,对一类精度的水文站,在每条垂线上的每次试验应符合()等规定。A、各级水位试验测次应大于2次B、测时水位变幅应不大于0.1mC、十一点法测速、测点测速历时为100~60sD、重复施测流速次数为10次

用流速仪施测某点的流速,实际上是测流速仪在该点的()。A、转速B、测速历时C、摩阻常数D、脉动流速

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时,对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测点测速历时一般为()。A、100sB、60sC、60~50sD、60~30s

开展流速仪法Ⅱ型误差试验时,Ⅱ型误差用()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并把该值作为垂线平均流速的真值。A、五点法B、六点法C、十一点法D、多点法

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对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在水位变幅超过0.3m时,每次试验应符合()等规定。A、水面宽大于25m时,测速垂线数为30~40条B、测速垂线宜均匀布设,能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补大割C、测点测速历时可缩短为30sD、垂线平均流速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二点法或一点法

简述流速仪法流量测验Ⅰ、Ⅱ、Ⅲ型误差及试验目的。

流速仪单个流速测点上的测速历时一般采用100()。A、dB、hC、sD、ms

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时,垂线平均流速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A、五点法B、三点法C、二点法D、二点法或一点法

开展流速仪法Ⅱ型误差试验时,对于不同精度类别的水文站,各级水位试验测次的数量要求不同。

开展流速仪法Ⅰ型误差试验通常的步骤是()A、选择垂线并确定测点B、确定测速历时C、记录、计算时段流速D、分析资料、计算Ⅰ型误差

高洪流量测验若用流速仪法或浮标法,则其误差来源包括了流速仪法或浮标法的误差。

用流速仪测点流速时,为消除流速脉动影响,每个测点的测速历时愈长愈好。

用流速仪施测某点的流速,实际上是测出流速仪在该点的()。A、转速B、水力螺距C、摩阻常数D、测速历时

单选题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时,垂线平均流速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A五点法B三点法C二点法D二点法或一点法

判断题Ⅰ型误差是由于测速历时不足,不能消除流速脉动影响,引起的测点流速测验误差,一般称为测点流速的脉动误差。A对B错

问答题简述流速仪法流量测验Ⅰ、Ⅱ、Ⅲ型误差及试验目的。

判断题用流速仪测点流速时,为消除流速脉动影响,每个测点的测速历时愈长愈好。A对B错

判断题流速仪法Ⅰ型误差试验的一个目标,就是为了缩短最大测点流速测验历时但不保证测点时均流速精度的。A对B错

单选题开展流速仪法Ⅱ型误差试验时,Ⅱ型误差用()计算垂线平均流速,并把该值作为垂线平均流速的真值。A五点法B六点法C十一点法D多点法

多选题开展流速仪法Ⅰ型误差试验通常的步骤是()A选择垂线并确定测点B确定测速历时C记录、计算时段流速D分析资料、计算Ⅰ型误差

单选题用流速仪施测某点的流速,实际上是测出流速仪在该点的()。A转速B水力螺距C摩阻常数D测速历时

单选题开展流速仪法Ⅰ型误差试验确定测速历时时,应进行长历时连续测速,每一点的测速总历时一般为()A100sB1000sC2000sD4000s

单选题开展流速仪法Ⅲ型误差试验时,对二、三类精度的水文站,测点测速历时一般为()。A100sB60sC60~50sD60~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