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硫化过程是否结束,要从反应生成水量、循环氢中硫化氢变化情况及注硫量等多方面判断。

预硫化过程是否结束,要从反应生成水量、循环氢中硫化氢变化情况及注硫量等多方面判断。


相关考题:

催化剂预硫化时分析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是为了防止硫化氢浓度过高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预加氢反应温度过高,所生成的硫化氢会与少量的烯烃再反应生成(),使精制油含硫量增加。 A、硫醇B、硫醚C、二硫化物D、噻吩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硫化温度高于230℃后,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大于()%,应适当减少硫化剂注入量。A、1.0B、2.0C、0.8D、0.5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一旦床层温升超过25℃,则应采取()等适当的措施。A、降低注硫量B、降低反应器入口温度C、打冷氢D、停止注硫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在高温硫化阶段高压分离器没有水生成时,说明()。A、还需提高温度B、硫化结束C、注硫量偏低D、循环氢流量偏低

为防止加氢反应生成的硫化氢在循环中累积,所以在循环氢入口加入(),以保证循环氢中的硫化氢含量小于()uL/L。

可以提高加氢催化剂反应活性,降低反应苛刻度的操作是()。A、注急冷氢B、提高反应温度C、提高循环氢量D、预硫化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注硫速度控制的主要依据是()A、反应器压降B、硫化油中硫含量C、反应温升及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D、硫化温度高于230℃后,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大于1.0%

下列加氢物料中,不含硫化氢的物料是()。A、循环氢B、反应生成油C、重石脑油

在催化剂硫化过程的控制指标中,限制催化剂硫化升温速度的结束条件是()。A、升温速度B、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C、床层温升D、裂化反应器出口水含量

下面对控制脱后循环氢硫化氢含量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控制硫化氢含量来减少管线及设备的腐蚀B、通过控制硫化氢含量来减少气体产品脱硫系统的负荷C、通过控制硫化氢含量来提高循环氢纯度D、通过控制硫化氢含量来减少液体中硫含量

硫化氢对反应和催化剂有何影响?如何控制循环氢中的硫化氢含量?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需检测循环氢组成中的()。A、氧气含量B、硫化氢含量C、氮气含量D、二氧化碳含量

煤液化注硫的作用是()。A、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维持反应器内的硫化氢分压B、作为催化剂的载体C、使反应器内催化剂得到硫化保持催化剂得到活性D、在氢气环境下与煤液化分解出的氮反应生成硫氢化铵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循环氢()A、需脱硫B、不需脱硫C、根据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定是否要脱硫D、不能确定是否需脱硫

循环氢中硫化氢会抑制加氢脱硫反应,同时硫化氢还会与汽油中的烯烃反应生成(),应保证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注硫速度控制的主要依据是()。A、反应器压降B、硫化油中硫含量C、反应温升及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D、含硫污水中硫含量

下列选项中,不是催化剂预硫化结束标志的是()A、注硫量达到或超过理论注硫量B、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大于1%且有上升趋势C、高分无明水生成D、反应温升大于40℃

加氢装置在硫化过程中,循环氢中未检测出硫化氢之前,反应器任一点的温度不得超过230℃的目的是防止DMDS(二甲基二硫)分解。

催化剂预硫化结束时应满足的要求有()。A、注硫量达到理论注硫量B、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大于1%且有上升趋势C、高分无明水生成D、反应温升大于40℃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当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低于()%时,可适当提高硫化剂注入量。A、0.2B、0.5C、0.8D、1.0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当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大于()%(v)时,应适当减少硫化剂注入量。A、0.5B、0.8C、1.0D、2.0

柴油加氢装置催化剂预硫化阶段一般分析项目有()。A、循环氢中硫化氢B、循环氢中水C、循环氢中氨D、循环氢氢纯度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控制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的手段有()。A、控制注硫量B、控制硫化温度C、排尾氢D、控制循环氢循环量

催化剂预硫化时分析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是为了防止硫化氢浓度过高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加氢催化剂经过370℃恒温硫化后,判定硫化结束的基本条件为()。A、裂化反应器出口与精制反应器入口循环氢中水含量、H2S浓度相近。B、高分的生成水量基本不再增加C、连续4小时循环氢中H2S浓度大于1%(V)D、硫化剂注入的总注入量已达到或接近预定的理论用量

硫醇硫的二次生成原因()A、氢气过量B、反应温度高C、空速过低D、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