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前、后从板座内距为625±03mm,磨耗超限时,分解者须()A焊修B焊装平钢板C两端焊装平钢板D堆焊后加工

单选题
前、后从板座内距为625±03mm,磨耗超限时,分解者须()
A

焊修

B

焊装平钢板

C

两端焊装平钢板

D

堆焊后加工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从板座、冲击座检查临修要求不正确的是()。 A.从板座、冲击座无裂损B.铆钉无折断、丢失C.牵引梁内侧磨耗板无裂纹D.从板座、冲击座无裂损,铆钉无折断、丢失

钩身下平面原焊装金属磨耗板者,仍须焊装磨耗板;磨耗板须焊装在钩身下平面距钩肩()mm处。 A.50mmB.60mmC.65mmD.55mm

后从板座焊缝开裂时,清除原焊接缺陷焊修。立板横裂纹长度超过该处宽度的50%时更换。磨耗板丢失时补装,补装时须同时更换两侧磨耗板,更换磨耗板厚度可以在()之间调整。(C100A(H)型敞车) A.8mm~12mmB.8mm~12mmC.10mm~12mmD.10mm~14mm

当列车压缩,车辆受冲击时,车辆缓冲装置作用力的传递顺序为( )。A.车钩- 钩尾销-钩尾框-后从板-缓冲器-前从板-前从板座-牵引梁B.车钩- 钩尾销-前从板-缓冲器-后从板-后从板座-牵引梁

16,17号车钩支撑弹簧座腔内磨耗板磨耗深度大于()时须更换。 A、1mmB、1.5mmC、2mmD、2.5mm

牵引梁内侧磨耗板磨耗深度须使用()进行检测。 A、钢卷尺B、从板座磨耗测量尺C、塞尺D、现车钩缓综合检测量具

前、后从板座磨耗深度须使用()进行检测。 A、钢卷尺B、从板座磨耗测量尺C、塞尺D、现车钩缓综合检测量具

钩身磨耗时须堆焊磨平后焊装磨耗板。

转K5型下旁承尼龙磨耗板()或顶面磨耗超限时须更换。A、裂纹B、破损C、腐蚀D、磨耗

从板座须组装正位,铆固后须平整密贴,新铆从板座与牵引梁间隙不大于()mm(用塞尺检测不得触及铆钉杆)。A、1B、2C、3D、4

C100A型敞车后从板座磨耗板磨耗深度大于()时更换。A、2mmB、3mmC、4mmD、5mm

焊装磨耗板前摇枕斜楔摩擦面基准面须平整,否则须堆焊后磨平。

当列车处在牵引状态下,作用力在钩缓装置中的传递过程为()。A、车钩→缓冲器→前从板→后从板座→牵引梁→车体B、车钩→缓冲器→前从板→牵引梁→后从板座→车体C、车钩→前从板→缓冲器→后从板座→牵引梁→车体D、车钩→牵引梁→前从板→后从板座→缓冲器→车体

16、17号车钩支撑弹簧座腔内磨耗板磨耗深度大于()时须更换。

16、17号车钩支撑座磨耗板磨耗深度大于()时须更换。

前、后从板座工作面磨耗深度大于()时焊修。A、3mmB、5mmC、10mm

从板座、冲击座检查临修要求不正确的是()A、从板座、冲击座无裂损B、铆钉无折断、丢失C、牵引梁内侧磨耗板无裂纹D、从板座、冲击座无裂损,铆钉无折断、丢失

前、后从板座内距为625±03mm,磨耗超限时,分解者须()A、焊修B、焊装平钢板C、两端焊装平钢板D、堆焊后加工

当车辆受牵拉时作用力的传递过程为车钩→()→后从板→缓冲器→()→前从板座→()。

当车辆受冲击时作用力的传递过程为车钩→前从板→()→后从板→后从板座→()

列检作业时发现K4型转向架侧架立柱磨耗板、滑槽磨耗板、导框摇动座圆弧面磨耗超限时,应进行扣修。

牵引梁内侧磨耗板磨耗深度超限时堆焊。

调换车钩托梁、支撑座金属磨耗板或非金属磨耗板厚度(车钩托梁磨耗板厚度为3~8mm,支撑座磨耗板厚度为()。A、3~15mmB、3~16mmC、4~15mmD、4~16mm

前、后从板座工作面外的其他部位磨耗深度大于()时焊修后恢复原型。A、3mmB、5mmC、8mmD、10mm

填空题当车辆受冲击时作用力的传递过程为车钩→前从板→()→后从板→后从板座→()

单选题从板座、冲击座检查临修要求不正确的是()A从板座、冲击座无裂损B铆钉无折断、丢失C牵引梁内侧磨耗板无裂纹D从板座、冲击座无裂损,铆钉无折断、丢失

判断题列检作业时发现K4型转向架侧架立柱磨耗板、滑槽磨耗板、导框摇动座圆弧面磨耗超限时,应进行扣修。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