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形踏面的两主动轮,车轮直径在500~900mm范围内,当两轮直径偏差大于()时,应进行修理。A、0.60~0.76mmB、0.25~0.45mmC、0.125~0.25mm

圆柱形踏面的两主动轮,车轮直径在500~900mm范围内,当两轮直径偏差大于()时,应进行修理。

  • A、0.60~0.76mm
  • B、0.25~0.45mm
  • C、0.125~0.25mm

相关考题:

CRH2C型、CRH380AL型车轮踏面擦伤:( )、( )。A.车轮直径>840mm,长度≤30mm、深度≤ 0.25mmB.车轮直径≤840mm,长度≤25mm、深度≤ 0.25mmC.车轮直径≤840mm,长度≤40mm、深度≤ 0.50mmD.车轮直径>840mm,长度≤50mm、深度≤ 0.15mm

CRH2C型动车组车轮限度应满足哪些要求( )、( )。A.车轮直径不小于790mmB.擦伤深度不大于0.25mmC.擦伤深度不小于0.25mmD.车轮直径不小于860mm

我国确定六级修理尺寸,在气缸直径标准尺寸的基础上,每加大0.25mm为一级,逐级递增至1.5mm。

圆柱形踏面的两被动轮,车轮直径在500~900mm范围内,当两轮直径偏差大于()时,应进行修理。A、0.25~0.45mmB、0.60~0.76mmC、0.76~1.10mm

圆柱形踏面的两被动轮,车轮直径在250~500mm范围内,当两轮直径偏差大于()时,应进行修理。A、0.25~0.45mmB、0.60~0.76mmC、0.76~1.10mm

圆柱形踏面的两主动轮,车轮直径在250~500mm范围内,当两轮直径偏差大于()时,应进行修理。A、0.60~0.76mmB、0.25~0.45mmC、0.125~0.25mm

车轮踏面剥离面积大于2C㎡,深度大于3mm时,应重新加工修理。

车轮直径在250mm~500mm范围内,当两轮直径偏差大于0、125~0、25mm时,车轮应()。A、报废B、重新加工修理C、修理或报废

轮对外观检查检查整体车轮外观是否良好,有无踏面擦伤或剥离。车轮踏面擦伤深度:车轮直径>840mm时:长度≤30mm,深度≤0.3mm;车轮直径≤840mm时:长度≤25mm,深度≤0.25mm。允许发生的剥离缺陷尺寸:()。以上尺寸超差时,需对车轮进行镟修。A、深度≦1.2mm,面积≦100mm2,长度≦20mmB、深度≦1.2mm,面积≦100mm2,长度≦10mmC、深度≦1.5mm,面积≦100mm2,长度≦20mmD、深度≦1.5mm,面积≦100mm2,长度≦10mm

检修作业过程中,规定同一轴的两轮直径之差不大于1mm;同一转向架的车轮直径之差不大于();同一辆车的车轮直径之差不大于()。

对于两个相匹配车轮的直径偏差为主动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0.1%。

圆锥形踏面两主动轮直径偏差大于名义直径的()时应重新加工修理。A、1/1000B、1/100C、1/10

园柱形踏面的两主动轮直径在250~500mm范围内,直径偏差大于0.125~0.25mm时应进行处理。

车轮圆锥形踏面两主动轮直径偏差大于名义直径的1/1000时,车轮应()。A、报废B、重新加工修理C、修理或报废

车轮直径在500mm~900mm范围内,当两轮直径偏差大于0.25~0.45mm时,车轮应()。A、报废B、重新加工修理C、修理或报废

车轮踏面出现麻点,当车轮直径小于500mm,麻点直径大于1mm,应报废。

桥式起重机的主动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A、0.1%B、0.15%C、0.2%D、0.25%

动轮踏面两段斜面的作用是:机车在曲线上运行时,避免车轮磨耗。

机车轮箍磨耗状态的动轮直径叫做计算动轮直径。

活塞环直径修理尺寸的级别为()。A、0.01mmB、0.05mmC、0.15mmD、0.25mm

车轮踏面采用经济旋修的方法加修时,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允许不大于2mm。()

车轮踏面剥离面积大于2cm2,深度大于3mm时,车轮应()。A、报废B、重新加工修理C、修理或报废

未经旋削的轮对,同一车轮踏面与轴颈面的距离在同一直径线上测量的两点相差不大于2mm。

当制动轮直径≤200mm时,其径向跳动不应大于(),当制动轮直径200mm时,其径向跳动不应大于()。

为何要控制同一车轮的直径差及同一车轮踏面与轴颈面的距离在同一直径线上测量的两点距离差?

问答题为何要控制同一车轮的直径差及同一车轮踏面与轴颈面的距离在同一直径线上测量的两点距离差?

填空题检修作业过程中,规定同一轴的两轮直径之差不大于1mm;同一转向架的车轮直径之差不大于();同一辆车的车轮直径之差不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