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减租减息B.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C.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D.平分土地

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D.平分土地


相关考题:

抗日战争时期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抗战积极性,中共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土地政策。()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 协调城乡发展B. 加快城镇化建设C. 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D. 减少农民E.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向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政策过渡的文件是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论人民民主专政》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调解制度形成于()。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后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结合材料回答问题:简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B.没收一切土地C.减租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