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药典微生物限度法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如何规定的?

问答题
简述药典微生物限度法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如何规定的?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下列哪些操作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对微生物检查法的规定A、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B、控制菌培养温度为23~28℃C、玫瑰红钠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D、鼻用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E、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包括检查。( )A.细菌数B.霉菌数C.立克次体数D.控制菌E.酵母菌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对于有抑菌作用的供试品,通常采用方法消除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 )A.培养基稀释法B.离心沉淀集菌法C.薄膜过滤法D.中和法E.沉淀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离心沉淀法仅适用于制备细菌计数或控制菌(细菌)检查用的供试液,影响样品中微生物回收的因素有。( )A.供试液中的样品颗粒大小B.供试液中的样品颗粒粘稠度C.污染的微生物大小D.离心机转速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药用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需测定。( )A.细菌B.霉菌及酵母菌C.大肠埃希菌D.沙门菌E.志贺氏菌

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细菌、霉菌、酵母菌与控制菌的检查方法为A.光阻法或显微计数法B.光阻法或滤膜过滤法C.平皿法或薄膜过滤法D.平皿法或显微计数法E.平皿法或光阻法

中国药典的凡例部分A.起到目录的作用B.有标准规定,检查方法和限度、标准品、对照品,计量等内容C.介绍中国药典的沿革D.收藏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等指导原则E.收载有制剂通则

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包括A:无菌检查B:热原检查C:不溶性微粒检查D:细菌内毒素检查E:控制菌检查

按《中国药典》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不属于尿道给药制剂的控制菌是A.梭菌B.霉菌C.白色念珠菌D.铜绿假单胞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

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控制菌培养温度为()。

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的培养温度为()。A、23-28℃B、30-35℃C、23-25℃D、25-28℃

《中国药典》2015版微生物限度增加的检验方法是最可能数法(即()法)。

简述药典微生物限度法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如何规定的?

《中国药典》对片剂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g。

《中国药典》对片剂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霉菌、酵母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g。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与无菌检查法相比2000年版增加和强化了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A、培养基灵敏度检查B、方法验证C、控制菌的检查D、阳性对照

以下所列菌种中,哪些不是药典(2005版)微生物限度计数方法验证试验中规定的需要验证的菌种()?A、黄曲霉菌B、藤黄微球菌C、白色念珠菌D、枯草芽孢杆菌E、生孢梭菌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加入的是50~100cfu试验菌。

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霉菌、酵母菌的培养温度为()。A、23-28℃B、30-35℃C、23-25℃D、25-28℃

微生物的限度检查,供试品具抑菌活性,消除干扰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中国药典》规定散剂必须检查的项目有()。A、外观均匀度B、微生物限度C、粒度D、干燥失重E、装量差异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对于有抑菌作用的供试品,通常采用()方法消除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A、培养基稀释法B、离心沉淀集菌法C、薄膜过滤法D、中和法E、沉淀法

判断题《中国药典》对片剂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g。A对B错

判断题《中国药典》对片剂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霉菌、酵母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g。A对B错

多选题《中国药典》规定散剂必须检查的项目有()。A外观均匀度B微生物限度C粒度D干燥失重E装量差异

多选题下列哪些操作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对微生物检查法的规定()A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B控制菌培养温度为23~28℃C玫瑰红钠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D鼻用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E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填空题《中国药典》2015版微生物限度增加的检验方法是最可能数法(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