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对于有抑菌作用的供试品,通常采用方法消除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 )A.培养基稀释法B.离心沉淀集菌法C.薄膜过滤法D.中和法E.沉淀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对于有抑菌作用的供试品,通常采用方法消除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 )

A.培养基稀释法

B.离心沉淀集菌法

C.薄膜过滤法

D.中和法

E.沉淀法


相关考题:

下列哪些操作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对微生物检查法的规定A、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B、控制菌培养温度为23~28℃C、玫瑰红钠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D、鼻用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E、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无菌检查方法或结果判断错误的是A、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显混浊,判断供试品不符合规定B、若供试品管显澄清,或虽显混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断供试品符合规定C、试验若经确认无效,需依法重试D、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混浊,培养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画线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细菌培养2日,真菌培养3日,观察是否再出现混浊或斜面是否有菌生长;或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是否有菌E、培养过程中,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验量的描述是正确的。( )A.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膜剂为100cm2。B.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10g或10ml。C.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D.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的2倍量供试品。E.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酌减

氯化物检查法中,用以解决供试品溶液带颜色对测定干扰的方法是A.有机溶剂提取后检查法B.内消色法C.活性炭脱色法D.标准液比色法E.改用其他方法

无菌检查方法或结果判断错误的是A: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显混浊,判断供试品不符合规定B:若供试品管显澄清,或虽显混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断供试品符合规定C:试验若经确认无效,需依法重试D: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混浊,培养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画线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细菌培养2日,真菌培养3日,观察是否再出现混浊或斜面是否有菌生长;或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是否有菌E:培养过程中,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对于有抑菌作用的供试品,通常采用()方法消除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A培养基稀释法B离心沉淀集菌法C薄膜过滤法D中和法E沉淀法

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验量的描述()是正确的。A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化学膜剂为100cm2。B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10g或10ml。C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D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的2倍量供试品。E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可酌减

升压物质检查法系比较垂体后叶标准品(S)与供试品(T)升高()血压的程度,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升压物质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A猫B狗C豚鼠D大鼠

在氯化物的检查中,消除供试品溶液中颜色干扰的方法是A.在供试品溶液加入氧化剂,使有色物褪色后,依法检查B.在供试品溶液加入还原剂,使有色物褪色后,依法检查C.取等量的供试品溶液,加硝酸银溶液,滤除生成的氯化银后,再加入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溶液,依法检查D.取等量的供试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溶液,依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