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延模压边圈上的弹簧柱塞一般安装在()位置上。A、拉延筋B、分模线外20mmC、拉延筋外

拉延模压边圈上的弹簧柱塞一般安装在()位置上。

  • A、拉延筋
  • B、分模线外20mm
  • C、拉延筋外

相关考题:

冲压拉延成形过程中,遇到开裂情况,临时处理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哪几种方法()A、增大压边力B、工件上涂拉延油C、铺垫薄膜D、降低压边力

凹模是上模,压料圈和凸模是下模,利用压床气垫将力经过托传递给压料圈,从而使坯料拉深成型所使用的模具就电单动拉延模。

能够减少拉深过程中起皱的措施()。A、采用压边圈B、采用拉延筋C、润滑D、增大压力

在拉延模设计时,一般情况下,凸模和压边圈之间的引导面长度总和(2×L1)≥该面分模线直线长度(L2)的()。A、1/3B、1/6C、1/10

关于拉延模导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外导向是指压边圈和凹模之间的导向B、内导向是指压边圈和凸模之间的导向C、内导向的导向精度较高

拉伸模中反拉伸是将经过正拉伸以后的半成品倒放在()上再进行拉伸。A、凸模B、凹模C、压边圈D、弹顶装置

维修拉延模时,凹模或压边圈表面不光滑引起拉深件破裂或有裂纹故障的修理方法是()。A、修磨凸模B、调整压边力C、加大拉深间隙D、修光凹模或压边圈表面

冷冲模的刚性卸料装置一般装在凹模上,弹性卸料装置—定装在上模。()

导接一般装在上模,与上模座采用过盈配合;导套一般装在下模,与下模座过盈配合。()

拉延模采用压边装置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起皱;B、支承坯料;C、坯料定位。

一般零件在拉延过程中容易出现滑移线,下面哪一项是引起滑移线产生的主要原因()。A、上模向下行程不够。B、压边力过大。C、冲压方向不对。D、材料的屈服极限不均匀。

一般零件在拉延过程中容易出现起皱,下面哪一项不是引起起皱的原因()。A、压边力不够。B、拉延筋太小或布置不当。C、压料面形状不当。D、压边力过大。

拉延模具的调整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正确的顺序是()。 1)调整凸模、压边圈尺寸及外观稳定; 2)抛光压料面及拉伸筋(拉伸槽)和凹模圆角等工作面; 3)按凸模研磨调整凹模,同时调整凸模凹模之间料厚和间隙; 4)用原坯料试冲调整拉伸模,消除缺陷,确定定位具位置。 5)研磨调整压料圈及凹模压料面和拉伸筋(拉伸槽)。A、15324B、15234C、13524D、12534

凹模是下模,压料圈和凸模是上模,利用双动压床的外滑块固定压料圈,内滑块固定凸模,从而使坯料拉深成型所使用的模具就叫双动拉延模。

为什么拉伸模具时,要在压边圈、凸模、凹模间加润滑剂?

带弹簧或橡皮的压边装置,其压边力随上模行程(),对拉深不利A、弹簧B、挡料C、而下降D、压边装置E、增大F、而上升

拉深时,一般()不需要润滑。A、胚料B、凸模C、压边圈D、凹模

在带压边圈的拉深模中,压边圈的主要作用是()。A、防止起皱B、防止破裂C、进行卸料

()用于锥形凹模口的压延成型。A、有局部压边作用的压边圈B、锥面压边圈C、方形压边圈D、弧形压边圈

压延力的断面呈()形状,一般装在压边圈上,而在凹模压料面上开出相应的槽。A、三角形B、半圆弧C、正方形D、梯形

起伏成形时,压边圈的压边力计算应和()有关系。A、使用设备B、在压边圈下毛坯的投影面积C、单位压边力D、凸模

()的简单拉深模结构简单,上模往往是整体的,拉深后,冲压件靠凹模下部的脱料颈刮下,适用于拉深材料厚度较大(t2mm)及深度较小的零件。A、无压边装置B、带弹性压边圈C、带刚性压边圈D、带锥形压边圈

在拉延模的常见故障中,拉延模中压边圈的压力过大,将会导致拉延后工件()。A、破裂B、起皱C、表面划痕D、尺寸不符合要求

拉延模,压边圈二级顶杆为一体式铸造时,长度合理为()mm,铸造直径为70mm,过孔为90mm。A、180B、260C、300D、320

()是适用于压延深度不大的零件。A、压边圈装在下部的模具B、压边圈装在上部的模具C、压边圈装在中部的模具D、压边圈装在底部的模具

拉深模的弹性压边装置有橡皮、弹簧两种。

拉伸模中凸凹模或压边圈端面与拉伸()轴线不垂直,使压料力不均匀。A、凸模B、凹模C、心轴D、压边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