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车孔底面时,孔深留()的精车余量。A、0.05~0.1mmB、0.1~0.2mmC、0.2~0.3mmD、0.3~0.5mm

粗车孔底面时,孔深留()的精车余量。

  • A、0.05~0.1mm
  • B、0.1~0.2mm
  • C、0.2~0.3mm
  • D、0.3~0.5mm

相关考题:

粗车多线蜗杆螺旋槽时,齿侧每边留()的精车余量。A.0-0.1mmB.0.1-0.2mmC.0.3-0.4mmD.0.4-0.5mm

加工小孔径内圆锥,常用的方法是()。 A、钻孔后直接铰锥孔B、钻孔后粗铰锥孔,然后精铰锥孔C、钻孔后车锥孔D、钻孔后粗车锥孔,然后精铰锥孔

精钻孔前的预加工孔,其余量留( ),表面粗糙度小于( )

当内圆锥的直径和锥度较大,且有较高的位置精度时,可钻孔先粗车成锥孔,并在直径上留()铰削余量。A、0.1~0.2mmB、0.2~0.5mmC、0.5~0.8mmD、0.8~1mm

内孔余量和材料组织不匀,会使车出的内孔()。

对于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深孔零件,如采用实体毛坯,其加工路线是:()。A、精铰、扩孔、钻孔B、精铰、车孔、粗铰、钻孔C、精铰、车孔、扩孔D、精铰、粗铰、扩孔、钻孔

车外圆锥面时,车至工件能塞进套规约1/2时,检测圆锥角,直到圆锥角度找正为止,然后粗车圆锥面,留( )精车余量。A、0.2~0.5mmB、0.5~1mmC、1~1.5mmD、1~2mm

车直径较小的阶台孔时,由于观察困难而尺寸精度不宜掌握,所以常采用()。A、先粗、精车小孔,再粗、精车大孔B、先粗车大孔和小孔,再精车小孔和大孔C、先粗、精车大孔,再粗、精车小孔D、先粗车小孔和大孔,再精车大孔和小孔

车削深孔时,粗车选用乳化液,精车选用切削油。

加工外螺纹时,为了减少精车时的切削力,螺纹的小径()车至要求。A、不必B、可直接C、留余量D、不留余量

粗车多线蜗杆螺旋槽时,齿侧每边留()的精车余量。A、0.4—0.5mmB、0.1—0.2mmC、0.2—0.3mmD、0.3—0.4mm

具有花键孔的双联(或多联)齿轮的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粗车→调质→半精车→拉花键孔→套花键心轴精车→插齿(或滚齿) →齿部倒角→齿部淬硬→珩齿(或磨齿)。

主轴的深孔加工安排在外圆粗车或半精车之后。

车螺距大于4mm的螺距时,先用直进法粗车,两侧各留0.2~0.4mm的余量,再用精车刀采用()精车。A、左右切削B、对刀法C、直进法D、直槽法

大型精密机床主轴多为锻件,加工余量较大,应把()分开。A、毛坯与精车B、毛坯与热处理C、粗车与精车D、粗车与热处理

加工锥度和直径较小的圆锥孔时,宜采用()的方法。A、钻孔后直接铰锥孔B、先钻再粗铰后精铰C、先钻再粗车,再精铰D、先铣孔再铰孔

圆柱销孔的加工工艺是()。A、粗车、精车B、钻、镗、磨C、钻、铰、研磨、热处理D、钻、铰、磨

45钢加工外圆表面达到IT6级的常采用的加工方法为()A、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B、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C、粗车-半精车-磨D、粗车-半精车-精车-滚压E、粗车-半精车-精车

工件粗车以后要留()mm余量。作为精车余量。A、5B、1C、2D、3

车大的阶台孔时,在便于测量小孔尺寸而视线又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一般()。A、先粗、精车小孔,再粗、精车大孔B、先粗车大孔和小孔,再精车小孔和大孔C、先粗、精车大孔,再粗、精车小孔D、先粗车小孔和大孔,再精车大孔和小孔

粗车凸圆弧时,由于加工余量不均,常采用()方法来去除余量。A、车平面法B、车中心孔法C、车圆法D、车锥法

应先粗磨内孔并留()mm余量,磨好阶台端面后再精磨内孔。A、0.02B、0.05C、0.1D、0.15

车M24X1.5外牙时,如何避免电镀后,螺牙过紧()A、先车Ø22.3外圆,留电镀余量,后车螺纹B、按正规牙距车牙C、提供电镀后螺孔配合D、用正常螺纹规检测

钻精孔预钻孔时留加工余量,单面为0.5~1mm。

钻精孔前的预加工孔,其余量留()mm左右,表面粗糙度为Ra()以下。

扩孔时先用麻花钻粗钻底孔,给精孔扩钻留有1—2mm的扩孔余量,然后用精孔钻钻孔。

单选题下面不属于孔加工的工艺路线是()。A钻---铰B粗镗---半精镗C钻---扩---拉D粗车----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