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请事假或病假连续15天及以上的,原则上需提前一个星期通知所在单位,按审批程序办理休假手续。

员工请事假或病假连续15天及以上的,原则上需提前一个星期通知所在单位,按审批程序办理休假手续。


相关考题:

岗位空缺主要是指那种情况()。 A、员工病假B、员工离职C、员工事假

关于请假管理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企业不能将病假作为事假处理B:用人单位有权不批准员工所请的任何病假C:每一位员工均可享受带薪年休假D:企业可以规定,病假超过一定天数后按旷工处理

员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坚持工作,需要治疗,治疗期间称作()A、事假B、病假C、工伤假D、疗养假

员工门诊病假一般不能超过()天,否则按事假考勤。

有以下()情形的职工不能享受当年的年休假。A、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B、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C、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D、职工请事假累计1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病假须提供县级及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急症除外);事假一次不得超过15天,1年内累计请事假不得超过2个月。

员工请()3天以内(含3天)的,按天扣除绩效奖金、岗位(技)工资和上岗类津补贴。A、事假B、工假C、病假D、婚假

凡符合国家计划生育规定的女员工怀孕需保胎休假的,按处理()。A、工伤假B、事假C、旷工D、病假

员工于上班时间内至医务室就诊,就诊时间超过()小时者,需按公司规定请病假手续,否则以事假处理。

《员工守则2016版》学院员工入职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请病假/事假累计达()(含)以上的,不享受当年的带薪年假。入职满10年不满20年,请病假/事假累计达()(含)以上的,不享受当年的带薪年假。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半年

‘请假申请’可以用请()A、事假B、病假C、婚假D、产假

测定客房部清洁的员工数时,需考虑的因素有()。A、客房房间面积是否标准B、病假、事假情况C、员工流失率问题D、入住率

岗位空缺主要是指下列哪种状况()A、员工离职B、员工病假C、员工产假D、员工事假

员工不享受当年年休假的情形有()。A、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当年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B、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当年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C、工作满20年以上的员工,当年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D、累计请事假20天以上的。

有下列情形的员工,不享受当年年休假()A、员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B、企业工龄满1年不满10年员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C、企业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员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D、企业工龄满20年以上员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E、当年探亲假满40天

员工请事假按工作日计算,原则上连续请事假不得超过()天,一年累计请事假不得超过()天

员工请事假连续天数原则上不超过()天。A、3B、5C、10D、15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A、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上一年度(12个月)请病假或事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B、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上一年度(12个月)请病假或事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C、借调到外单位/部门工作的人员,向借入单位/部门申请年休假D、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上一年度(12个月)请病假或事假累计1个月以上的E、上一年度(12个月)因工伤休养等原因累计不在岗6个月以上的

员工请假制定中规定().A、原则上员工一次请事假不得超过十天B、不超过七天

员工因病不能上班,原则上应于当天8:30前通知部门经理,并于事后补办请假手续,病假在()日以上需持医院相关证明A、2B、3C、4D、5

员工请事假时,原则上同一个年度连续事假不能超过()个工作日。A、10B、20C、30D、40

多选题测定客房部清洁的员工数时,需考虑的因素有()。A客房房间面积是否标准B病假、事假情况C员工流失率问题D入住率

单选题岗位空缺主要是指下列哪种状况()A员工离职B员工病假C员工产假D员工事假

单选题关于请假管理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不能将病假作为事假处理B用人单位有权不批准员工所请的任何病假C每一位员工均可享受带薪年休假D企业可以规定,病假超过一定天数后按旷工处理

单选题员工请事假时,原则上同一个年度连续事假不能超过()个工作日。A10B20C30D40

多选题有以下()情形的职工不能享受当年的年休假。A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1个月以上的B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C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D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单选题员工因病不能上班,原则上应于当天8:30前通知部门经理,并于事后补办请假手续,病假在()日以上需持医院相关证明A2B3C4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