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8岁。发现右眶区包块29年,包块面积约10cm×10cm,明显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多处暗红色斑块,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的皮肤,可扪及持续的震颤及血管搏动。临床诊断首先考虑为A、草莓状血管瘤B、海绵状血管瘤C、蔓状血管瘤D、葡萄酒色斑E、脂肪瘤

患者男,38岁。发现右眶区包块29年,包块面积约10cm×10cm,明显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多处暗红色斑块,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的皮肤,可扪及持续的震颤及血管搏动。临床诊断首先考虑为

A、草莓状血管瘤

B、海绵状血管瘤

C、蔓状血管瘤

D、葡萄酒色斑

E、脂肪瘤


相关考题:

患者男,19岁。右股骨远端外侧无明显诱因发现骨性包块半年,近日包块增大较快并出现局部疼痛。表面无明显红肿、皮温不高。X线显示骨性突起与骨干相连,远端可见不规则钙化。正确的治疗是A、手术切除B、刮除植骨C、继续观察D、非甾体抗炎药E、放射治疗

患者女,36岁,因发现右下肢皮肤蓝色肿块入院。包块面积约5cm×5cm,柔软,可压缩,平卧位时包块缩小,立位时明显,未扪及搏动、震颤。首先要考虑的诊断是A、草莓状血管瘤B、海绵状血管瘤C、蔓状血管瘤D、葡萄酒色斑E、脂肪瘤

患者,男,6个月。出生不久哭闹时右阴囊有一包块,平卧安静时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2小时前因哭闹包块掉出,伴呕奶,不停哭闹,精神萎靡,右阴囊可见一似梨状包块。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交通性鞘膜积液B.睾丸炎C.嵌顿疝D.睾丸发育异常E.睾丸扭转

男,29岁。因右眶区包块29年入院,患者自出生时,其家人即发现其右眶区有一蚕豆大小的包块,包块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入院查体见包块面积约10cm×10cm,明显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多处暗红色斑块,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的皮肤,可扪及持续的震颤及血管搏动。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是( )。A、草莓状血管瘤B、海绵状血管瘤C、蔓状血管瘤D、葡萄酒色斑E、脂肪瘤为指导治疗,首选下列哪项检查?( )A、颅脑CTB、DSAC、核素扫描D、X线E、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列哪项是该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A、激光B、硬化剂注射C、栓塞血管D、合理的手术治疗E、铜针留置法

男性,29岁。因右眶区包块29年入院,患者自出生时,其家人即发现其右眶区有一蚕豆大小的包块,包块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入院查体见包块面积约10cm×10cm,明显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多处暗红色斑块,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的皮肤,可扪及持续的震颤及血管搏动。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为A、草莓状血管瘤B、海绵状血管瘤C、蔓状血管瘤D、葡萄酒色斑E、脂肪瘤为指导治疗,首选的检查是A、颅脑CTB、DSAC、核素扫描D、X线E、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该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A、激光B、硬化剂注射C、栓塞血管D、合理的手术治疗E、铜针留置法

患者,男,65岁,右腹股沟部包块2年,逐渐增大,平卧消退。查体:右腹股沟内侧及耻骨结节外上见一球形包块未进阴囊,压住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时仍可见包块突出,诊断应为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股疝D、精索鞘膜积液E、交通性鞘膜积液

患者男,38岁。发现腹壁包块2个月。查体:右上腹部皮下可触及一直径约2.0cm包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与皮肤无粘连,可活动,无触痛。诊断首先考虑A.皮样囊肿B.脂肪瘤C.皮脂腺囊肿D.纤维瘤E.表皮样囊肿

甲状腺肿瘤案例:病例摘要:患者,女性,46岁。发现右颈部包块1个月。1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颈部有一无痛性包块,随吞咽上下活动,无声嘶及饮水呛咳。查体:右颈前直径3cm类圆形包块,光滑,界清,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超声检查示右甲状腺直径3cm包块伴囊性变。

患者男,19岁。右股骨远端外侧无明显诱因发现骨性包块半年,近日包块增大较快并出现局部疼痛。表面无明显红肿、皮温不高。X线显示骨性突起与骨干相连,远端可见不规则钙化。正确的治疗是A.手术切除B.刮除植骨C.继续观察D.非甾体抗炎药E.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