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始发终到站不宜大于()。A1‰B2‰C2.5‰D6‰

单选题
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始发终到站不宜大于()。
A

1‰

B

2‰

C

2.5‰

D

6‰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装卸线宜设在直线上,坡度不宜()。A.小于1.0%,困难条件下,坡度不得小于2.0%B.小于1.5%,困难条件下,坡度不得小于2.0%C.大于1.5%,困难条件下,坡度不得大于2.5%D.大于1.O%,困难条件下,坡度不得大于2.5%

高速铁路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不应大于30‰。A、8‰B、15‰C、20‰

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始发终到站不宜大于()。A、1‰B、2‰C、2.5‰D、6‰

铝锭铸造车间运输电解铝液的道路坡度,其直线段坡度不宜大于(),困难条件下不得大于()A、2%,4%B、3%,6%C、5%,10%

拱桥可通汽车,起拱坡度可小些,坡度低于8%为宜,不宜大于10%坡度。

铺轨基地内装卸线宜设在直线上,坡度不大于(),困难条件下不得大于()。A、1.5‰,2‰B、1.5‰,2.5‰C、1‰,2‰D、1‰,2.5‰

影响牵引吨数的主要技术标准包括()。A、牵引种类B、机车类型C、限制坡度D、到发线有效长E、正线数目

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0%。

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不应大于()。A、20‰B、25‰C、30‰D、35‰

在始发、终到及换挂机车的车站到发线停留的客车底,停留时间超过()或线路坡度超过1.5‰时,须按规定采取防溜措施。A、0.5hB、1hC、1.5hD、2h

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5‰。A、35‰B、30‰C、20‰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包括铁路等级、()、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和闭塞类型等。

车站通过能力主要取决于()A、到发线数量B、正线数目C、到发线长度D、正线长度

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20‰,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不应大于30‰。

冷凝水排水管坡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其坡度宜大于或等于8‰;软管连接的长度,不宜大于150 mm。

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0‰,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5‰。

正线道岔号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正线道岔应采用可动心轨道岔B、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设计行车速度。C、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18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2号及以上道岔。D、始发或终到车站以及改、扩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2号道岔。

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中间站不宜大于()。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应采用一个坡段。A、1‰B、2‰C、2.5‰D、6‰

单选题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5‰。A35‰B30‰C20‰

多选题正线道岔号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正线道岔应采用可动心轨道岔B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设计行车速度。C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18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2号及以上道岔。D始发或终到车站以及改、扩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2号道岔。

单选题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度宜与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中间站不宜大于()。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应采用一个坡段。A1‰B2‰C2.5‰D6‰

判断题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0‰,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5‰。A对B错

填空题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包括铁路等级、()、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和闭塞类型等。

单选题高速铁路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不应大于30‰。A8‰B15‰C20‰

判断题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20‰,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不应大于30‰。A对B错

填空题设计行车速度250-300km/h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0‰。

单选题装卸线宜设在直线上,坡度不宜( )。A小于1.0%.困难条件下,坡度不得小于2.0%B小于1.5%,困难条件下,坡度不得小于2.0%C大于1.5%,困难条件下,坡度不得大于2.5%D大于1.0%,困难条件下,坡度不得大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