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胸外按压的频率为()A100~120/minB40~60/minC100/minD60~80/minE70~100/min

单选题
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A

100~120/min

B

40~60/min

C

100/min

D

60~80/min

E

70~100/min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顺序要正确,答案要精确。胸外按压部位:_______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_____厘米;按压时间:放松时间= _______;按压频率: 100次/分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______。

胸外按压的频率是多少?

患者女,40岁。因触电导致意识丧失、心脏骤停。正确的抢救措施是()。A.胸外按压的频率至少100次/分B.胸外按压位置为胸骨1/2交界处C.按压/通气比例是15:2D.胸外按压的频率至少80次/分E.将患者平放于软床上

胸外按压的要点() A、按压深度为至少5cmB、频率为80次1分C、按压与回复的时间比例为1:1D、按压要求快速且有力E、频率为150次1分

新生儿窒息抢救,如下措施错误的是()。A.面罩加压给氧,吸呼比为1:2B.通气频率为30-40次/minC.胸外按压频率为120次/minD.胸外按压和通气的频率比为5:1E.按压深度为1.5~2 cm

高质量胸外按压的要点包括 A、按压深度婴儿约为4 cm,儿童约为5 cmB、每次按压后应让胸廓完全复位C、按压频率≥90次/分D、按压频率≥100次/分E、尽量缩短停止胸外按压的时间

胸外按压的频率:100次/分;简易呼吸器按压频率:8~12次/分。()

关于心肺复苏的操作,错误的是 A.胸外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上 2/3与下1/3的交接处 B.每次胸外按压应使胸骨下陷4 ~ 5cmC.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D.胸外按压与松开的时间比为1 : 1

徒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部位()处,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cm,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之比为(),按压频率为()/min,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

胸外按压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

成人胸外按压的频率为60-100次/分。

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频率为8-10次/分,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为(),按压的频率应(),按压是必须(),按压的深度为()5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恢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尽量避免胸外按压中断,二人轮流过程不能超过()。

胸外按压时,按压与呼吸之比是();频率分别是()、()。

关于成人心肺复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B、胸外按压深度至少5cmC、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D、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为2:30E、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98%

胸外按压的要点有()。A、按压深度为至少5cmB、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C、按压与回复的时间比例为1:1D、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

简述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部位,深度,频率及按压比例。

关于胸外按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胸外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中下1/3处双侧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B、`每次胸外按压胸骨的幅度至少5cmC、胸外心脏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D、胸内心脏按压频率为60~80次/分E、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80-100次/分

胸外心脏按压正确的是()A、胸外心脏按压位置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B、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C、按压深度为成人4~5cmD、按压时肘部垂直用力向下E、手指需压在胸壁上

C.P.R胸外按压操作的频率为100次/分钟,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2。()

胸外按压操作频率是多少?

胸外按压的操作频率是如何规定的?

多选题关于胸外按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胸外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中下1/3处双侧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B`每次胸外按压胸骨的幅度至少5cmC胸外心脏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D胸内心脏按压频率为60~80次/分E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多选题胸外按压的要点有()。A按压深度为至少5cmB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C按压与回复的时间比例为1:1D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

多选题胸外心脏按压正确的是()A胸外心脏按压位置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B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C按压深度为成人4~5cmD按压时肘部垂直用力向下E手指需压在胸壁上

填空题徒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部位()处,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cm,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之比为(),按压频率为()/min,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

单选题患者女,40岁,因为触电导致意识丧失、心脏骤停。正确的措施是( )A胸外按压的频率至少100次/分B胸外按压的位置为胸骨1/2交界处C按压/通气比例为15:2D胸外按压的频率至少为80次/分E将患者平放于软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