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交叉吊弦更换原则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A、对于线岔处采用的整体吊弦,承力索、接触线侧未装设导流环的整体吊弦全部更换为带导流环的整体吊弦,且承力索线夹采用滑动线夹B、对于线岔处采用的整体吊弦,承力索侧未装设导流环的整体吊弦全部更换为带导流环的整体吊弦C、对于线岔处采用的整体吊弦,接触线侧未装设导流环的整体吊弦全部更换为带导流环的整体吊弦。
160-200km/h区段线岔处第一根吊弦安装于线岔线夹外侧600mm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160~200km/h速度时线岔处第一根吊弦安装于线岔线夹外侧600mm处。()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单开道岔的交叉线岔,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小于(大于)450m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 500 处的高差,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 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标准值抬高 80mm。
160km/h 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 V 字型。
160km/h区段中心锚节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两侧吊弦高()。A、≤10mmB、10mmC、20mmD、≤20mm
线岔处两组交叉吊弦的间距一般为()m。其安装位置应能保证在极限条件情况下,两吊弦间距不小于60mm.
160~200km/h区段线岔处第一根吊弦安装于线岔线夹外侧600mm处。
160km/h以上区段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导线等高。A、500~550mmB、550~600mmC、600~650mmD、650~700mm
在普通线岔处限制管的前后,在两条接触线上各安设双吊弦,两吊弦的纵向距离应不大于()mm
160~200km/h区段,线岔岔后应尽量上台,第一根吊弦处抬高不小于20mm。
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A、±50mmB、±30mmC、±20mmD、±10mm
18#交叉线岔检修作业,交叉线岔检修工艺要求: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mm。A、80B、50C、40D、30
在线岔交叉接触线相距500mm处: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相对于工作支接触线抬高()mm。A、60B、70C、80D、90
160~200km/h区段,线岔岔后应尽量上抬,第一根吊弦处抬高不小于20mm。
160km/h区段中心锚节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两侧吊弦高()。A、20~100mmB、20~80mmC、20~50mmD、0~20mm
单选题160km/h区段中心锚节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两侧吊弦高()。A≤10mmB10mmC20mmD≤20mm
单选题下列关于交叉吊弦更换原则完全正确的选项是()A对于线岔处采用的整体吊弦,承力索、接触线侧未装设导流环的整体吊弦全部更换为带导流环的整体吊弦,且承力索线夹采用滑动线夹;B对于线岔处采用的整体吊弦,承力索侧未装设导流环的整体吊弦全部更换为带导流环的整体吊弦;C对于线岔处采用的整体吊弦,接触线侧未装设导流环的整体吊弦全部更换为带导流环的整体吊弦。
填空题线岔处两组交叉吊弦的间距一般为()m。其安装位置应能保证在极限条件情况下,两吊弦间距不小于60mm.
单选题在线岔交叉接触线相距500mm处: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相对于工作支接触线抬高()mm。A60B70C80D90
单选题160km/h以上区段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导线等高。A500~550mmB550~600mmC600~650mmD650~700mm
单选题160km/h区段中心锚结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两侧吊弦高()A≤10mmB>10mmC>20mmD≤20mm
判断题160km/h 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 V 字型。A对B错
判断题160~200km/h区段,线岔岔后应尽量上台,第一根吊弦处抬高不小于20mm。A对B错
填空题在普通线岔处限制管的前后,在两条接触线上各安设双吊弦,两吊弦的纵向距离应不大于()mm
判断题160~200km/h区段线岔处第一根吊弦安装于线岔线夹外侧600mm处。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