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管道通过公路或铁路时,其交叉角不得小于450,管顶和铁路底的距离不小于0.8m。

氧气管道通过公路或铁路时,其交叉角不得小于450,管顶和铁路底的距离不小于0.8m。


相关考题:

地下敷设的热力管道穿越铁路或公路时,交叉处宜采用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或套管,其长度应伸出路基每边不小于1m。()

以下关于输气干线的线路选择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输气管道与埋地电力电缆交叉时,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3mB、输气管道上应设置截断阀,以便在发生事故和抢修时及时切断气源C、输气管道穿越铁路或公路时,其管线中心与铁路或公路中心线交角一般不得小于60°D、输气管道要尽可能避免穿越大型河流和大面积湖泊水网区

综合管廊穿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时,受条件限制时可斜向穿越,最小交叉角不宜小于()。 A、60°B、75°C、90°D、150°

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时,必须测交叉点至轨顶和路面高程,并记录铁路、公路被交叉跨越处的里程。 A.铁路B.公路C.管道D.湖泊

地下敷设的热力管道穿越铁路或公路时,斜交叉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输油气管道穿越公路、铁路时应尽量垂直交叉;因条件限制无法垂直交叉时,最小夹角应不小于( ),并避开岩石和低洼地带。

直接埋地管道穿越铁路时,管顶距铁路轨面不应小于()A.1.0mB.1.1mC.1.2mD.1.3m

接地线与铁路或公路交叉时,应穿管或用角钢保护。

地下敷设的热力管道穿越铁路或公路时,宜采用垂直交叉。()A、正确B、错误

地下敷设的热力管道穿越铁路或公路时,斜交叉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A、正确B、错误

架空管道的管底标高,距铁路轨顶不小于6米,距公路面不小于4.5米,距人行道面不小于()

对于管道的保护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穿越铁路或主要公路需顶管施工时,硅管应穿放在无缝钢管内,穿越可以开挖的公路时,硅管不能直接埋设穿越公路B、管道与其他通信光缆同沟敷设时,隔距应不小于10cm,并不应重叠和交叉C、在石质沟底敷管时,应在其上、下方个铺10cm厚的碎土或砂土D、人(手)孔内的空余硅管及已为光缆占用的硅管端口应进行封堵

新建铁路、公路与管道相交时,宜采用垂直交叉。必须斜交时,夹角不宜小于()。A、30°B、45°C、60°D、75°

塑料管道穿越铁路或主要公路时,塑料管道应采用()或采用定向钻孔地下敷管,并应同时保证其他地下管线的安全。塑料管道穿越允许开挖路面的般公路时,塑料管道可直埋敷设通过。A、混凝土包封B、钢管保护C、加大埋深D、管顶填砂

电力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或铁路交叉时,应敷设于管中或隧道内,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倍且不得小于100毫米。A、2B、1.5C、3

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交叉线路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

管线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为(),在困难情况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A、正交;450B、正交;300C、平行;450D、平行;300

电缆与铁路、公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管长伸出铁路或公路路基两侧各()m。

电缆与公路、铁路的交叉处,应铺设保护管道,管顶与路面的距离不应小于()。A、1mB、0.5mC、0.7mD、0.8m

电缆横穿铁路线路时,应用钢管或混凝土管防护,埋入的管顶距路基不得小于()米。

单选题地下敷设的热力管道穿越铁路或公路时,宜采用垂直交叉。()A正确B错误

判断题氧气管道通过公路或铁路时,其交叉角不得小于450,管顶和铁路底的距离不小于0.8m。A对B错

单选题地下敷设的热力管道穿越铁路或公路时,斜交叉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A正确B错误

填空题架空管道的管底标高,距铁路轨顶不小于6米,距公路面不小于4.5米,距人行道面不小于()

单选题管线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为(),在困难情况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A正交;450B正交;300C平行;450D平行;300

单选题电力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或铁路交叉时,应敷设于管中或隧道内,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倍且不得小于100毫米。A2B1.5C3

判断题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交叉线路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