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欲将自己的祖传的玉石卖给乙,双方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价款20万元,于5月15日交付标的物,乙20日内付款。5月51日,甲将玉石交给乙,后乙拒不履行付款义务,甲主张乙应当支付款项,并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发生争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双方约定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而双方后来没有订立合同,合同自然不能成立,乙有权不付款,但应当返还字画B、虽然双方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是甲已经交付字画,乙也已接受,合同成立,应当支付款项C、因为买卖玉石的合同并不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因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D、如果双方已经拟好书面合同,但乙没有签字,那么本案情形下,该合同不能成立

甲欲将自己的祖传的玉石卖给乙,双方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价款20万元,于5月15日交付标的物,乙20日内付款。5月51日,甲将玉石交给乙,后乙拒不履行付款义务,甲主张乙应当支付款项,并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发生争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双方约定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而双方后来没有订立合同,合同自然不能成立,乙有权不付款,但应当返还字画

B、虽然双方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是甲已经交付字画,乙也已接受,合同成立,应当支付款项

C、因为买卖玉石的合同并不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因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D、如果双方已经拟好书面合同,但乙没有签字,那么本案情形下,该合同不能成立


相关考题:

张弘毅想将自己祖传的唐伯虎真迹(名画)变卖给李芸发,双方约定价款4万元,于2004年6月1日交付,李芸发10日内付款,并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到了6月1日,张弘毅将唐伯虎真迹交给李芸发,后来由于李芸发拒不履行付款义务,双方发生争执。张弘毅主张李芸发应当支付款项并承担违约责任,而李芸发则认为双方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双方后来没有订立书面合同,合同不能成立,其愿返还唐伯虎真迹,但决不会付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双方约定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而双方后来没有订立合同,合同自然不能成立,李芸发有权不付款,但应当返还唐伯虎真迹B.因为买卖祖传唐伯虎真迹的合同并不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因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C.虽然双方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但是张弘毅已经交付唐伯虎真迹,李芸发也已接受,合同成立,李芸发应当支付款项D.如果双方已经拟好了书面合同,但李芸发没有签字,那么本案情形下,该合同不能成立

甲向乙订购10万元货物,双方约定:“乙收到甲的5万元定金后,即应交付全部货物。”合同订立后,乙在约定时间内只收到甲的1.5万元定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成立B.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生效C.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的变更D.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合同标的额20%,定金合同无效

甲向乙订购10万元货物,双方约定:“乙收到甲的5万元定金后,即应交付全部货物。”合同订立后,乙在约定时间内只收到甲的1.5万元定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成立B.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生效C.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的变更D.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合同标的额20%,定金合同无效

甲欲购买乙的大型渔具一套,双方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正式买卖合同,价款10万元,乙于2008年6月2日交付渔具,甲在收到后3日内付款。乙在6月2日将渔具运到甲处,甲验过后接受。6月3日,甲发现丙的渔具更便宜,因此不想要乙的渔具,于是主张双方没有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因此合同不成立,要求退还乙的渔具。关于甲的说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合同不成立,甲应当返还渔具B.合同不成立,乙可以要求甲赔偿乙的运费等缔约损失C.乙交付渔具,甲也已接受,合同成立D.如果甲转而购买丙的渔具,乙有权撤销甲、丙之间的交易

(一)甲有一块价值一万元的玉石。甲与乙订立了买卖该玉石的合同,约定价金11,000元。由于乙没有带钱,甲未将该玉石交付与乙,约定三日后乙到甲的住处付钱取玉石。随后甲又向乙提出,再借用玉石把玩几天,乙表示同意。隔天,知情的丙找到甲,提出愿以12,000元购买该玉石,甲同意并当场将玉石交给丙。丙在回家路上遇到债主丁,向丙催要9,000元欠款甚急,丙无奈,将玉石交付与丁抵偿债务。后丁将玉石丢失被戊拾得,戊将其转卖给己。根据上述事实,请回答91-93题。91.关于乙对该玉石所有权的取得和交付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乙的买卖合同生效时,乙直接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B.甲、乙的借用约定生效时,乙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C.由于甲未将玉石交付给乙,所以乙一直未取得该玉石的所有权D.甲通过占有改定的方式将玉石交付给了乙

甲向乙订购15万元货物,双方约定:“乙收到甲的5万元定金后,即应交付全部货物。”合同订立后,乙在约定时间内只收到甲的3万元定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成立B.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生效C.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的变更D.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合同标的额20%,定金合同无效

甲有祖传的明代青花瓷瓶一只,以 2 万元的价格卖给乙,约定第二天交付瓷瓶。当天晚上,甲又将瓷瓶卖给了出价 5 万元的丙,并立即交付瓷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可以以自己的合同订立在先而主张甲与丙之间的合同无效B.甲丙之间的合同效力待定C.乙已经取得瓷瓶的所有权D.丙已经取得瓷瓶的所有权

甲向乙订购15万元货物,双方约定:“乙收到甲的5万元定金后,即应交付全部货物。”合同订立后,乙在约定时间内只收到甲的2万元定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的数额,视为定金合同不成立B.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生效C.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的减少D.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定金合同无效

甲向乙订购10万元货物。双方为此签订定金合同,约定甲预先向乙支付定金3万元。合同订立后,乙只收到甲支付的1万元定金,乙对此没有异议。因此,该定金合同( )。A.不成立,因为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B.不生效,因为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C.无效,因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D.变更,因为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