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师为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的做题步骤。题:如图6所示,能量为l000eV的电子流从面积足够大的两极板中央斜向上进入匀强电场,其初速度V。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为了使电子不打到上面的金属板上,则应该在两金属板间至少加多大的电压U问题:(1)指出该同学作业中的错误和可能的出错原因,并给出正确解答。(2)针对出错的原因提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分析此题。

某教师为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的做题步骤。
题:如图6所示,能量为l000eV的电子流从面积足够大的两极板中央斜向上进入匀强电场,其初速度V。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为了使电子不打到上面的金属板上,则应该在两金属板间至少加多大的电压U

问题:
(1)指出该同学作业中的错误和可能的出错原因,并给出正确解答。
(2)针对出错的原因提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分析此题。


参考解析

解析:(1)错误之处在于:该学生误认为“欲使粒子刚好打不到金属板,粒子达到上极板的速度为零”。 出错原因:该同学没有分析好物体的运动状态,对速度的分解掌握不够透彻。
正确解答:

(2)教学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发现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可知速度不能减d,N零。
再请学生思考应该是哪一部分的速度减小到零了,学生会想到速度的合成分解知识,得出结论,应该是竖直速度减小到零。
最后.引导学生求出初速度,再根据动能定理求解。

相关考题:

某堂课上,某教师上课兴致正浓,发现下面有两名学生交头接耳,教师上课兴致被破坏,便生气地令两名学生互抽对方脸蛋,以示惩戒。 运用相关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规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

案例: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某学生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如下: 题目:如图7所示,工人师傅用一滑轮组把一质量为120 k9的重物提起。若工人师傅的拉力为400 N,在10 s内重物被提起了1 m。(g=10 N/kg)求: (1)重物的重力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工人师傅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解:(1)∵m=120 kg ∴G=mg=120 kgxl0 N/kg=1200 N (2)W有 =F·s=400 N×I m=400 J W 总=G·h=1200 N×4 m=4800 J (3)答:重物的重力为l200 N,滑轮组机械效率约为8.3%,工人师傅做功的功率是40 W。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凉因,并给出正确解法。(10分)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分析此题。(10分)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下面是某同学对课后习题的解答过程:如图所示,正电荷q1固定于半径为R的半圆光滑轨道的圆心处,将另一带正电、电荷量为q2,质量为m的小球,从轨道的A处无初速度释放,求:(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解:(1)设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2)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支持力与电场力,则有:问题:(1)指出此道试题检测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2)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3)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案例1: 教师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的掌握,设计习题,同学解答。 题干:一带负电的点电荷q=-4x10_8c置于匀强电场E中,电场E=2×102N/C,MN:30cm。 求:(1)M→N电势能变化。 (2)MN电势差。 解:(1)电荷从M→N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 WMN=qExd=-4x10-8×2×102×0.3(J)=-2.4×10-6(J) 因为移动的是负电荷,所以减小电势能Ep=2.4×10-6(J) (2)M、N两点间电势差 UMN=Ep/q=2.4×10-6/(-4×10-8)=-60V 答:电势能减少2.4×10-6J,MN电势差为-60V。 问题: (1)指出错误,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解。(10分) (2)给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下面是某老师布置的一道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问题:(1)指出这道作业题检测、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2)给出正确解题过程。(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电路、安培力、左手定则等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检测结果不少学生选择了C选项。 在图示的电路中,每节电池均相同,当电键S分别置于a,b两处时,若导线MM′与NN′之 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出2个即可)(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方面导致的错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于帮助学生学习。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所示为一足够长斜面,其倾角为0=370,一质量m=10kg的物体,在斜面底部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F=100N的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在2s内位移为4m,2s末撤去力F,(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从撤去力F开始1.5s末物体的速度υ; (3)从静止开始3.5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解:(1)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沿斜面向上的力F、重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在平行于斜面方向上有F=mgsin37°+/ungeos37°。 (2)撤掉力F后,对物块受力分析,物块受重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物块受力平衡,将做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 即物体的速度为2m/s。 (3)总路程为s=vt=7m问题:(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下面为一道物理试题和某学生的解答过程。题目: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为vn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8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问题:(1)指出此道试题检测了学生所学哪些知识点。(2)分析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解题过程。(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问题:(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材料:高三复习时,某教师通过如下试题考查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问题:(1)利用这道试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哪些知识主题(如种子的萌发条件)的掌握情况?(2)简要分析利用这道试题考查学生掌握相关概念情况的利与弊。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功”一课中讲了功的概念和单位之后提出的问题以及和同学们的对话。教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同学们知道了吗?学生:知道了!教师:那你们重复一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学生: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很好。那老师提一桶水由后面走到前面,我做功了吗?学生:做了功!教师:错了,我提水的拉力向上,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因此没有做功。知道吗?学生:知道了!教师:很好。今天的课后作业是教科书17页的1、2、3题。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价。(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和学习做功的必要因素。

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电功率反映了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的速度。

电压是()的物理量。A、衡量磁场力做功本领大小B、衡量非电场力做功本领大小C、徇电场力做功本领大小D、具有相对性

依据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为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在布置课后作业环节,下列做法中效果较好的一项是()。A、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B、要求所有学生完成课本上所提供的练习题。C、布置一些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做与不做。D、布置一些与戊戌变法主题相关的拓展训练练习。

关于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单位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的功B、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多少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就减少多少C、在两点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为零,则两点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且电荷一定在等势面上移动D、在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的多少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

以下关于运用技术支持学生开展知识与技能的总结与复习,描述不正确的是()A、利于知识的表征B、增强知识点间的联系C、吸引学生的注意力D、利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电压是衡量电场力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电路中某两点的电压等于()

下列关于电压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叫做电压B、电流是产生电压的条件C、电压可视为描述电场力做功大小的物理量D、电压越高,移动单位电荷做功越多

单选题关于带电粒子的运动,下面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着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动能增加B沿着磁感线方向飞入匀强磁场,磁场力做功,动能增加C垂直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在电场中运动,电场力不做功D垂直磁感线方向飞入匀强磁场,在磁场中运动,磁场力不做功

单选题下列关于电压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叫做电压B电流是产生电压的条件C电压可视为描述电场力做功大小的物理量D电压越高,移动单位电荷做功越多

填空题电压是衡量电场力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电路中某两点的电压等于()

问答题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功”一课中讲了功的概念和单位之后提出的问题以及和同学们的对话。教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同学们知道了吗?学生:知道了!教师:那你们重复一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学生: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很好。那老师提一桶水由后面走到前面,我做功了吗?学生:做了功!教师:错了,我提水的拉力向上,在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因此没有做功。知道吗?学生:知道了!教师:很好。今天的课后作业是教科书17页的1、2、3题。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价。(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和学习做功的必要因素。

单选题关于电势差和电场力做功的说法中,()是正确的。A电势差是矢量,电场力做的功是标量B在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C在两点间被移动的电荷的电荷量越少,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D在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正功,则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零

问答题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题目:两只电阻,一个标有“10欧,1A”另一个标有“15 欧,0.6 A”把它们串联在电路,允许接入最大电压是多少?解: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到:通过第一个的最大电压为:U1=I1R1=10 V通过第二个的最大电压为:U2=I2R2=9 V所以整个电路通过的最大电压是:U=UI+U2=19 V。问题:(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4分)(2)指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解法。(6分)

问答题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两只电阻,一个标有“10Ω,lA”另一个标有“15Ω,0.6 A”把它们串联在电路,允许接入最大电压是多少? 解: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通过第一个的最大电压为:U1=I1R1=10 V 通过第二个的最大电压为:U2-I2R2=9 V 所以整个电路通过的最大电压是: U=U1+U2=19 V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4分)(2)指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解法。(6分)(3)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