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设计了一个 “两绳问题 ”的实验 ,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 ,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 ,一盒火柴 ,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 (如下图所示 ),问题解决的方法是 :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 ,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 39%的被试者能在 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 ,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 ,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问题 :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 ? (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 (6分)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6分)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 “两绳问题 ”的实验 ,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 ,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 ,一盒火柴 ,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 (如下图所示 ),问题解决的方法是 :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 ,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 39%的被试者能在 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 ,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 ,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



问题 :
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 ? (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 (6分)
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6分)


参考解析

解析:(1)实验主要说明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在学校情境中 ,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 ,这就意味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③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⑤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思维水平。
(2)
问题解决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①问题情境 ;②定势 ;③原型启发 ;④已有知识经验 ;⑤情绪与动机。此外 ,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相关考题:

:用一根绳子测井台到井水面的深度,把绳对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9米,把绳子三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2米,绳子长多少?( )A.12米B.29米C.36米D.42米

在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只蜡烛、一枚图钉、一盒火柴,要求学生利用这三个条件,把蜡烛点燃,固定在教室直立的墙壁上。全体学生思考了很久,无人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趣味实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只需用火柴把蜡烛点燃,然后用图钉把空火柴盒固定在墙上,再用蜡油把蜡烛粘在火柴盒上,这个问题就这么轻易地解决了。问题:同学们为什么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做才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有两根绳子, 长的比短的长1倍, 现在把每根绳子都剪掉6分米, 那么长的一根就比短的一根长两倍。长绳子为短绳子的多少倍?( )A.1B.2C.3D.4

有两根绳子,长的比短的长1倍,现在把每根绳子都剪掉6分米,那么长的一根就比短的一根长两倍。长绳子原来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

用一根绳子测井台到井水面的深度,把绳对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9米,把绳子三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2米,绳长为多少?( )A.12米B.29米C.36米D.42米

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B.水桶C.绳子D.手

一根等径电杆重量为2000kg,用两根绳子吊住,已知绳1离电杆中心650mm,绳2离电杆中心350mm,那么绳2所受的力大于绳1所受的力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做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之类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来用。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说明()。A.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B.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会造成思维定势,影响问题解决,是不可取的C.已有的知识经验往往会影响问题的解决D.教师可通过发散思维训练等方式,摆脱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在直径10米的圆形小广场上放置了7根旗杆,将距离最近的两根旗杆用绳子连起来,问绳子的长度最长可能为多少米?

材料: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5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的问题。问题:(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其他哪些因素的影响?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把两根绳子系住。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形成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之类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来用。问题:(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接绳结只能连接粗细相同的两根绳子。

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A、15.45厘米B、15.25厘米C、15.35厘米

起吊阀门时绳子系在手柄和阀杆上。

阀门起吊时绳子系在手柄或阀杆上

把游客系在绳子上的方法有几种,把背带套在身上以及系住()。A、脚踝B、手腕C、手臂D、腿

当我们用一根绳子把一根电杆从水平拉动竖立过程中,绳子对电杆的作用力大于电杆对绳子的作用力。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把两根绳子系住。 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形成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之类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来用。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心理学家梅尔(Mayer)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吊着两根绳子。两根绳子相隔很远,被试无法同时抓住。房间里只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把两根绳子系住。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形成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该问题,大多数被试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之类的功能,并没有意识到它还可以当做重物来使用。 问题:该实验体现了哪种心理现象?简要分析该现象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用绳子吊着一个物体的氢气球正上升到髙度H时,系物体的绳子突然断开,则该物体从最高点落到地面时,下落的高度是()A、等于HB、大于HC、小于HD、无法确定

单选题土拨鼠晒衣服时把绳子绷在大象腿上,大象为什么没有挣断绳子?()A绳子太粗了B大象乐于助人C大象很懒惰

问答题心理学家梅尔(Mayer)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吊着两根绳子。两根绳子相隔很远,被试无法同时抓住。房间里只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把两根绳子系住。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形成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该问题,大多数被试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之类的功能,并没有意识到它还可以当做重物来使用。 问题:该实验体现了哪种心理现象?简要分析该现象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单选题有两根绳子,从这根绳子上各剪下相同长度的一段,余下部分的长度比为2:1。再从这两根绳子上各剪下与第一次剪下相同长度的一段,这时余下部分的长度为4:1。原来两根绳子的长度比是()A5:4B8:5C12:7D2:1

单选题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A15.45厘米B15.25厘米C15.35厘米

问答题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把两根绳子系住。 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使绳子形成单摆运动,当两根绳子靠得很近时,抓住另外一根绳子,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认为钳子只有剪断铁丝之类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来用。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问答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做了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看一张列有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等五种品质的表格,要求被试者想像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像为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想像出一个适合的人。结果发现,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克服该实验所揭示的效应?

判断题如果运动员将绳子挂入快挂,但挂成“Z字形”,不可以通过解开和重新挂入前一把快挂的方式解决。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