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8号及以上道岔。A、18B、12C、9

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8号及以上道岔。

  • A、18
  • B、12
  • C、9

相关考题:

高铁技规规定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18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8号及以上道岔。()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站内正线与到发线之间、正线和到发线与其他站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应为()。 A.6.5米B.6米C.5.3米D.5米

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号道岔。 A.12B.14C.18D.22

地铁1号线正线采用()号道岔,车辆段线采用()号道岔。A.97B.79C.57D.75

道岔编号时,()的道岔应该连续编号。A、正线B、到发线C、调车线上D、渡线上

1号线车场线采用的轨道道岔与正线有所不同,采用的是()号道岔。A、7B、9C、10D、12

刚性悬挂线岔的检修标准有哪些()。A、渡线接触线应比正线接触线高出0~7mmB、单开道岔,两悬挂点的汇流排中心线间距200±30mmC、交叉渡线道岔,两悬挂汇流排中心线分别距交叉点100±20mmD、线岔处在受电弓可能同时接触两支接触线范围内的两支接触线应等高

道岔编号时,()上的道岔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A、正线B、到发线C、调车线D、渡线

道岔编号时,()的道岔应该连续编号。A、正线B、到发线C、调车线上D、渡线两端

站内正线与到发线之间、正线和到发线与其他站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应为()。A、6.5米B、6米C、5.3米D、5米

哈大客运专线正线接触网采用()悬挂。联络线、正线间渡线、站线、动车所线路采用()悬挂。

客专线正线道岔均采用()的道岔。A、交叉渡线B、对称C、单开

高速铁路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及以上道岔。

站内正线与到发线之间、正线和到发线与其他站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应为()。A、4mB、5mC、5.3mD、6m

地铁1.2号线正线采用()号道岔,车辆段线采用()号道岔。A、97B、79C、57D、75

客运专线铁路,线间有站台时,正线与到发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规定为()。

客运专线铁路,当无线间设施时,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的线间最小距离规定为()。

正线道岔号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正线道岔应采用可动心轨道岔B、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设计行车速度。C、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18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2号及以上道岔。D、始发或终到车站以及改、扩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2号道岔。

在站内,正线、到发线与相邻站线的线间距,按规定不得小于4000mm。

单选题站内正线与到发线之间、正线和到发线与其他站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应为()。A6.5米B6米C5.3米D5米

多选题正线道岔号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正线道岔应采用可动心轨道岔B正线道岔的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路段设计行车速度。C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18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2号及以上道岔。D始发或终到车站以及改、扩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12号道岔。

单选题道岔编号时,()的道岔应该连续编号。A正线B到发线C调车线上D渡线两端

单选题道岔编号时,()的道岔应该连续编号。A正线B到发线C调车线上D渡线上

填空题高速铁路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及以上道岔。

填空题哈大客运专线正线接触网采用()悬挂。联络线、正线间渡线、站线、动车所线路采用()悬挂。

单选题道岔编号时,()上的道岔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A正线B到发线C调车线D渡线

单选题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号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18号及以上道岔。A18B12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