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列关于消毒效果试验结果合格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去除残留消毒剂效果的鉴定试验合格B悬液定量试验时,每次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C载体定量试验(含载体流动浸泡)时,每次试验对各类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或灭活对数值≥3.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D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3.00;灭菌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所有载体相应细菌芽胞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E现场试验时,对消毒对象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单选题
下列关于消毒效果试验结果合格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

去除残留消毒剂效果的鉴定试验合格

B

悬液定量试验时,每次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C

载体定量试验(含载体流动浸泡)时,每次试验对各类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或灭活对数值≥3.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D

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3.00;灭菌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所有载体相应细菌芽胞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E

现场试验时,对消毒对象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参考解析

解析: 灭菌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所有载体相应细菌芽胞均无生长,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相关考题:

评价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时,判为有中度影响的是A、该组第1~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均合格B、该组第2~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C、该组第3~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D、该组只有第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E、全部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均不合格

消毒剂现场消毒试验中,表明杀灭效果合格的评价标准是每个样本的杀灭对数值应为A、≥1.00B、≥2.00C、≥3.0D、≥4.00E、≥5.00

能量试验是测定连续加入细菌悬液对消毒剂杀菌作用的影响,以验证该消毒剂用于多次消毒污秽物品(含较多有机物)的实用剂量,下列关于此试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阳性对照管有细菌生长(混浊),阴性对照管无菌生长(透明)B、第1次和第2次移种的5管样本中,有2管或2管以上不长菌的浓度组,作为合格浓度组C、如3个浓度组均合格,应降低消毒剂液浓度继续试验D、如3个浓度组均不合格,则增加消毒作用时间,直至找到最低杀菌剂量E、连续3次重复试验,得到同样最低合格浓度,该最低合格浓度可作为设定反复浸泡用消毒液实用浓度的依据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消毒剂消毒效果实验室评价时,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杀灭率可评为消毒合格时数值是A、99.99%B、90.00%C、99.90%D、100%E、99.00%

下列各项中,( )属于微生物试验。A.食品添加剂试验B.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试验C.消毒医疗器械试验D.食品包装容器试验E.生物降解性能试验

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手消毒后效果评价哪项是错误的()。 A、物表消毒后自然菌的杀灭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B、物表消毒后指示菌杀灭率≥99.9%,可判为消毒合格C、消毒后空气中指示菌杀灭率≥99.9%,可判为消毒合格D、消毒后手上自然菌的杀灭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消毒剂消毒效果实验室评价时,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杀灭率达到多少,可评为消毒合格A.99.99%B.90.00%C.99.90%D.100.00%E.99.00%

消毒效果试验结果评价中消毒产品试验结果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下列哪几项符合消毒效果试验结果合格( )A.悬液定量试验时,每次试验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杀灭对数值≥5.00,对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病毒的灭活对数值≥4.00 B载体定量试验和载体流动浸泡试验时,每次试验对各类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或灭活对数值≥4.00。载体定性试验时,各种试验所有载体相应细菌芽孢均无生长沙B.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4.00,灭菌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所有载体相应细菌芽孢均无生长C.现场试验时,对消毒对象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0

下列关于单项评价结果和多项评价结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包括( )。

下列关于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消毒后消毒对象中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B.消毒对象中的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9%C.模拟现场试验中,对试验菌的杀灭率应≥99.90%D.有关指标菌的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E.符合以上全部要求时,可判定为消毒处理合格

下列关于定量杀菌试验的评价规定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产品监督检验中,要求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说明书指定的最低浓度与最低作用时间,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可判定为消毒合格B.产品监督检验中,要求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说明书指定的最低浓度与最低作用时间,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可判定消毒合格C.产品申报卫生许可检验中,要求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指定最低浓度与最短作用时间,以及最短作用时间的1.5倍时,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可判定消毒合格D.产品申报卫生许可检验中,要求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指定最低浓度与最短作用时间,以及最短作用时间的1.5倍时,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可判定消毒合格E.对载体浸泡定性灭菌试验,5次试验所有作用时间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可判定消毒合格

下列除去残留消毒剂的原则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有效去除残留的消毒剂B、对微生物无害,不减少微生物应有的回收量C、不破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影响其透明度D、必须按规定方法进行鉴定试验,并认为合格者方可在相应的消毒试验中应用E、载体试验结果可用于悬液法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较高的温度对消毒有利B、水中杂质越多,消毒效果越差C、污水的pH较高时,次氯酸根的浓度增加,消毒效果增加D、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混合效果越好,杀菌率越高

下列关于消毒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较高的温度对消毒有利。B、水中杂质越多,消毒效果越差。C、污水的pH较高时,次氯酸根的浓度增加,消毒效果增加。D、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混合效果越好,杀菌率越高。

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结果的是()A、形成性评价B、质的评价C、效果评价D、内在评价

下列关于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消毒后消毒对象中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B、消毒对象中的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9%C、模拟现场试验中,对试验菌的杀灭率应≥99.90%D、有关指标菌的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E、符合以上全部要求时,可判定为消毒处理合格

单选题消毒剂鉴定试验中,载体法,白色念珠菌所要求的回收菌量和消毒合格评价标准分别是(  )。ABCDE

单选题评价消毒剂效果时,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最低浓度与最低作用时间验证其消毒效果,重复试验3次,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中,各次试验的杀灭对数值均≥(),可判定为消毒合格。A1.00B3.00C4.00D5.00

单选题消毒剂现场消毒试验中,表明杀灭效果合格的评价标准是每个样本的杀灭对数值应为()A≥1.00B≥2.00C≥3.0D≥4.00E≥5.00

单选题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结果的是()A形成性评价B质的评价C效果评价D内在评价

单选题消毒剂鉴定试验中,载体法,铜绿假单胞菌所要求的回收菌量和消毒合格评价标准分别是(  )。ABCDE

单选题评价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时,判为有中度影响的是()A该组第1~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均合格B该组第2~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C该组第3~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D该组只有第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E全部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均不合格

单选题下列关于消毒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较高的温度对消毒有利。B水中杂质越多,消毒效果越差。C污水的pH较高时,次氯酸根的浓度增加,消毒效果增加。D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混合效果越好,杀菌率越高。

单选题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消毒剂消毒效果实验室评价时,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杀灭率可评为消毒合格时数值是()。A99.99%B90.00%C99.90%D100.00%E99.00%

单选题下列除去残留消毒剂的原则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有效去除残留的消毒剂B对微生物无害,不减少微生物应有的回收量C不破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影响其透明度D必须按规定方法进行鉴定试验,并认为合格者方可在相应的消毒试验中应用E载体试验结果可用于悬液法

单选题消毒剂鉴定试验中,悬液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要求的回收菌量和消毒合格评价标准分别是(  )。ABCDE

单选题小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对医院保存无菌器械的戊二醛消毒液进行采样。回实验室后,直接取戊二醛消毒液0.5ml倾注营养琼脂进行活菌计数,经37℃培养48h,结果平板长菌数为0cfu/平板,小王报告结果为0cfu/ml,评价为无菌,合格。下列是对小王错误操作的评价,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没有加入相应的中和剂B试验方法应该为无菌试验C应该取样1.0ml进行活菌计数D0cfu/ml并不代表无菌E无菌试验需经37℃培养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