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评价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时,判为有中度影响的是()A该组第1~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均合格B该组第2~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C该组第3~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D该组只有第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E全部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均不合格

单选题
评价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时,判为有中度影响的是()
A

该组第1~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均合格

B

该组第2~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

C

该组第3~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

D

该组只有第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

E

全部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均不合格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有关中和剂鉴定试验的设计原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中和剂应对测试消毒剂有良好的中和作用,且对试验微生物以及其恢复期培养无不良影响B、可以对多个中和剂进行初选C、试验中所用的消毒剂浓度应以杀菌试验中使用的最高浓度为准D、鉴定试验中,消毒后去除残留消毒剂组(第2组)无菌生长时,应缩短作用时间或降低消毒剂作用浓度再次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E、同一种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真菌、细菌芽胞进行杀灭试验时,以抗力最强的微生物进行中和剂试验

评价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时,判为有中度影响的是A、该组第1~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均合格B、该组第2~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C、该组第3~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D、该组只有第4个作用时间的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合格E、全部试验对所试微生物杀灭效果均不合格

消毒剂现场消毒试验中,表明杀灭效果合格的评价标准是每个样本的杀灭对数值应为A、≥1.00B、≥2.00C、≥3.0D、≥4.00E、≥5.00

能量试验是测定连续加入细菌悬液对消毒剂杀菌作用的影响,以验证该消毒剂用于多次消毒污秽物品(含较多有机物)的实用剂量,下列关于此试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阳性对照管有细菌生长(混浊),阴性对照管无菌生长(透明)B、第1次和第2次移种的5管样本中,有2管或2管以上不长菌的浓度组,作为合格浓度组C、如3个浓度组均合格,应降低消毒剂液浓度继续试验D、如3个浓度组均不合格,则增加消毒作用时间,直至找到最低杀菌剂量E、连续3次重复试验,得到同样最低合格浓度,该最低合格浓度可作为设定反复浸泡用消毒液实用浓度的依据

某地为评价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将流感疫苗施加给试验组该疫苗应视为A、处理因素B、受试对象C、试验效应D、诊断标准E、效果指标对照组则应A、与试验组接受同样的处理B、与试验组具有可比性C、比试验组观察时间长D、比试验组观察例数少E、比试验组要求严格

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手消毒后效果评价哪项是错误的()。 A、物表消毒后自然菌的杀灭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B、物表消毒后指示菌杀灭率≥99.9%,可判为消毒合格C、消毒后空气中指示菌杀灭率≥99.9%,可判为消毒合格D、消毒后手上自然菌的杀灭率≥90%,可判为消毒合格

消毒效果试验结果评价中消毒产品试验结果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下列哪几项符合消毒效果试验结果合格( )A.悬液定量试验时,每次试验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杀灭对数值≥5.00,对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病毒的灭活对数值≥4.00 B载体定量试验和载体流动浸泡试验时,每次试验对各类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或灭活对数值≥4.00。载体定性试验时,各种试验所有载体相应细菌芽孢均无生长沙B.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4.00,灭菌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所有载体相应细菌芽孢均无生长C.现场试验时,对消毒对象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0

影响消毒剂效果因素说法不准确的是A、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B、消毒剂对细菌的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C、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剂的消毒效果D、微生物数量越多所需消毒时间越长E、温度对消毒灭菌的效果有影响

检测报告要求试验组应列出其杀灭对数值,杀灭效果合格时,杀灭对数值无须列出具体数值,用———————————— 表示;当杀灭对数值小于某一规定值时,则应列出————————————。

在消毒产品监督机构日常监测中,根据所试菌种和消毒剂对该菌的杀灭能力,选定一株抗力较强的菌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指定的1个————————————消毒剂浓度以及1个————————————作用时间验证其消毒效果。

选择手消毒剂时的要求不包括A、作用速度快B、能杀灭一切病毒、细菌及芽胞C、不引起过敏性反应D、不损伤皮肤E、对致病微生物有杀灭效果

下列关于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消毒后消毒对象中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B.消毒对象中的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9%C.模拟现场试验中,对试验菌的杀灭率应≥99.90%D.有关指标菌的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E.符合以上全部要求时,可判定为消毒处理合格

下列关于定量杀菌试验的评价规定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产品监督检验中,要求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说明书指定的最低浓度与最低作用时间,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可判定为消毒合格B.产品监督检验中,要求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说明书指定的最低浓度与最低作用时间,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可判定消毒合格C.产品申报卫生许可检验中,要求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指定最低浓度与最短作用时间,以及最短作用时间的1.5倍时,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可判定消毒合格D.产品申报卫生许可检验中,要求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指定最低浓度与最短作用时间,以及最短作用时间的1.5倍时,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可判定消毒合格E.对载体浸泡定性灭菌试验,5次试验所有作用时间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可判定消毒合格

下列关于消毒效果试验结果合格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去除残留消毒剂效果的鉴定试验合格B.悬液定量试验时,每次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C.载体定量试验(含载体流动浸泡)时,每次试验对各类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或灭活对数值≥3.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D.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3.00;灭菌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所有载体相应细菌芽胞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E.现场试验时,对消毒对象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下列关于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消毒后消毒对象中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B、消毒对象中的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9%C、模拟现场试验中,对试验菌的杀灭率应≥99.90%D、有关指标菌的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E、符合以上全部要求时,可判定为消毒处理合格

在消毒试验中,可用杀灭对数值(KL)表示消毒效果。当KL=2时,相应杀灭的微生物的百分率为()。A、99.999%B、99.99%C、99.9%D、99%E、90%

评价消毒剂效果时,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最低浓度与最低作用时间验证其消毒效果,重复试验3次,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中,各次试验的杀灭对数值均≥(),可判定为消毒合格。A、1.00B、3.00C、4.00D、5.00

单选题下列关于定量杀菌试验的评价规定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产品监督检验中,要求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说明书指定的最低浓度与最低作用时间,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可判定为消毒合格B产品监督检验中,要求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说明书指定的最低浓度与最低作用时间,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可判定消毒合格C产品申报卫生许可检验中,要求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指定最低浓度与最短作用时间,以及最短作用时间的1.5倍时,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可判定消毒合格D产品申报卫生许可检验中,要求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时,产品指定最低浓度与最短作用时间,以及最短作用时间的1.5倍时,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可判定消毒合格E对载体浸泡定性灭菌试验,5次试验所有作用时间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可判定消毒合格

单选题D值是指()A灭菌时间减少为原来的1/10所需要的温度数B在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所需的时间C在一定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D一定灭菌温度下,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E以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所有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单选题评价消毒剂效果时,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最低浓度与最低作用时间验证其消毒效果,重复试验3次,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中,各次试验的杀灭对数值均≥(),可判定为消毒合格。A1.00B3.00C4.00D5.00

单选题消毒剂现场消毒试验中,表明杀灭效果合格的评价标准是每个样本的杀灭对数值应为()A≥1.00B≥2.00C≥3.0D≥4.00E≥5.00

单选题在没有任何种类的有机干扰物质存在时,测定消毒剂是否具有杀菌作用,以及各稀释度、不同作用时间对测试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的试验(  )。ABCDE

单选题下列关于消毒效果试验结果合格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去除残留消毒剂效果的鉴定试验合格B悬液定量试验时,每次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C载体定量试验(含载体流动浸泡)时,每次试验对各类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或灭活对数值≥3.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D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对数值≥3.00;灭菌模拟现场试验时,各次试验所有载体相应细菌芽胞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E现场试验时,对消毒对象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对照组微生物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单选题有关中和剂鉴定试验的设计原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中和剂应对测试消毒剂有良好的中和作用,且对试验微生物以及其恢复期培养无不良影响B可以对多个中和剂进行初选C试验中所用的消毒剂浓度应以杀菌试验中使用的最高浓度为准D鉴定试验中,消毒后去除残留消毒剂组(第2组)无菌生长时,应缩短作用时间或降低消毒剂作用浓度再次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E同一种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真菌、细菌芽胞进行杀灭试验时,以抗力最强的微生物进行中和剂试验

单选题下列关于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消毒后消毒对象中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B消毒对象中的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9%C模拟现场试验中,对试验菌的杀灭率应≥99.90%D有关指标菌的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E符合以上全部要求时,可判定为消毒处理合格

单选题能量试验是测定连续加入细菌悬液对消毒剂杀菌作用的影响,以验证该消毒剂用于多次消毒污秽物品(含较多有机物)的实用剂量,下列关于此试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阳性对照管有细菌生长(混浊),阴性对照管无菌生长(透明)B第1次和第2次移种的5管样本中,有2管或2管以上不长菌的浓度组,作为合格浓度组C如3个浓度组均合格,应降低消毒剂液浓度继续试验D如3个浓度组均不合格,则增加消毒作用时间,直至找到最低杀菌剂量E连续3次重复试验,得到同样最低合格浓度,该最低合格浓度可作为设定反复浸泡用消毒液实用浓度的依据

单选题影响消毒剂效果因素说法不准确的是()A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B消毒剂对细菌的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C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剂的消毒效果D微生物数量越多所需消毒时间越长E温度对消毒灭菌的效果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