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2: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3: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2: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3: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相关考题:

在"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中,"经"之义为( )A、常道B、规律C、法则D、效法

[材料1]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材料3] 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请回答:(1)简析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张瀚《松窗梦语》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mda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分)(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分)

材料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责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问题:(1)根据材料,总结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2)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分析这两种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范蠡曾对()说:“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A、吴王B、越王C、秦王D、鲁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由此可知董仲舒对“春秋大一统”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春秋时期战争频繁,所以应该实行大一统B、西汉刘邦实行“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董仲舒认为对国家不利,所以提倡一统C、春秋大一统,是说《春秋》一书特别不重视一统,所以分裂,这里“大”字是动词。D、董仲舒认为,要保持汉武帝时期一统的局面,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指导思想。

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面材料包含的观点相一致是()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吕氏春秋•自知》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具有相似含义的是()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请回答: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春秋大一统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儒学大家张载 【材料三】2009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决议案。决议最后一段写道:“众议院向诞生2560周年的孔夫子致敬并认可他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做出的无价贡献”。 ——环球侨讯 请回答:请用史实说明宋明理学家是如何“为往圣继绝学”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三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你认为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评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材料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顾炎武 请回答: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儒学大家张载 【材料三】2009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决议案。决议最后一段写道:“众议院向诞生2560周年的孔夫子致敬并认可他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做出的无价贡献”。 ——环球侨讯 请回答: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

单选题“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具有相似含义的是()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单选题在“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中,“经”之义为()A常道B规律C法则D效法

问答题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单选题春秋时期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思想家是()A周公B子产C邓析D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