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简述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参考解析
解析:【答案要点】
(1)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每一种原因又可从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能力是内部、稳定又不可控的因素;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运动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对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反应。当学生成功时会感动高兴,但只有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时,个体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如果认为成功是源于他人或外部力量,则学生的情感反应是感激而不是自豪。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不努力或无能,则会感到自责,内疚或羞愧。如果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或愤怒。②对成功与失败的期望。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时,对未来的结果的期待是与目前的结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成功者预期着以后的成功,失败者预期着以后的失败。例如,把失败的原因看作是自己能力差,那么个体就会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因为能力是比较稳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相反,若将成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则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③所投入的努力。若学生认识失败是由于不努力造成的,即如果自己努力学习,确实有能力取得成功,则他们在以后有可能更加努力,遇到困难也能坚持。若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也就是说,即使努力也不能成功,则他们很容易放弃,尽管有些任务是他们以前成功地完成过的。研究表明,后一类学生很容易产生习得无助感。④自我概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坚信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心理特性。如果不断地成功,则他们的自我概念中就会包含着较高的自我效能,否则自我效能感就会较低
(2)积极归因训练:既然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也就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积极归因训练对于差生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对差生进行归因训练时,往往是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或败,同时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如韦纳归因模式所述,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因此,只要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那么人们就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极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功。
(1)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每一种原因又可从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能力是内部、稳定又不可控的因素;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运动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对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反应。当学生成功时会感动高兴,但只有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时,个体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如果认为成功是源于他人或外部力量,则学生的情感反应是感激而不是自豪。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不努力或无能,则会感到自责,内疚或羞愧。如果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或愤怒。②对成功与失败的期望。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时,对未来的结果的期待是与目前的结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成功者预期着以后的成功,失败者预期着以后的失败。例如,把失败的原因看作是自己能力差,那么个体就会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因为能力是比较稳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相反,若将成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则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③所投入的努力。若学生认识失败是由于不努力造成的,即如果自己努力学习,确实有能力取得成功,则他们在以后有可能更加努力,遇到困难也能坚持。若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也就是说,即使努力也不能成功,则他们很容易放弃,尽管有些任务是他们以前成功地完成过的。研究表明,后一类学生很容易产生习得无助感。④自我概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坚信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心理特性。如果不断地成功,则他们的自我概念中就会包含着较高的自我效能,否则自我效能感就会较低
(2)积极归因训练:既然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也就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积极归因训练对于差生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对差生进行归因训练时,往往是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或败,同时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如韦纳归因模式所述,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因此,只要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那么人们就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极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功。
相关考题:
判断题学习动力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提高成就动机、形成积极归因以及提高学习自信心三个方面。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