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通过小学学过的算式到方程概念的引入的关键性知识点,请就初中“一元一次方程”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课程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6分) (2)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 (3)设计一段教学过程。(18分)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通过小学学过的算式到方程概念的引入的关键性知识点,请就初中“一元一次方程”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课程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6分)
(2)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
(3)设计一段教学过程。(18分)
(1)该课程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6分)
(2)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
(3)设计一段教学过程。(18分)
参考解析
解析:(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有关概念,体会由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化的思想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数学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
(3)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l:问题解决,体会方程
播放2014年巴西世界杯宣传曲。
出示问题:
问题一德国队在2014年世晃杯小组赛
中,胜了2场,平了l场,负0场,巴西队
的积分是多少 (胜一场积3分,平一场
积1分,负一场积。分)
问题二瑞典队在2014年世界杯欧洲区
预选赛中.共参加了l0场比赛,只负了
2场,共得分20分。瑞典队胜了几场
通过问题二用方程方法的成功解答.从
而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对于问题一,学生用算术方法很
容易解决,接着出示问题二,学
生用算术方法解决困难.接着教
师引导学生用方程方法解答。
问题二用算术方法难以解决。
用方程方法得以解决,从而认识
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
进步”。
将教材中的行程问题更换为2014
年巴西世界杯比赛问题。是基于以
下三点考虑:
一是世界杯比赛问题.拉近了师生
间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是体会方程的进步性有待于后
续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体会。
三是发挥了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
问题与情境一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2:结合实例,抽象概念
1.对于问题二列出的方程.调动学生的
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
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
2.运用方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三七年二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65%,比女生多l2人。问七年二班共有
多少名同学
问题四测量这面墙的宽度为llOcm.每
张纸宽度为26era,横向可以放4张纸.
要求相邻两张纸的间隔是相等的。问相
邻两张纸的间隔是多少cm
3.比较解决前三个问题列出方程,引导
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解方程.进而
梳理方程的有关概念。
出示问题三和问题四.辅之以板
书、示意图理解分析题意.引导
学生列出方程。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列出的方程
的共同点;举反例等活动,认识
到这是一类新的方程,从而引出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方程
的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
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等
概念,这样处理顺畅自然。
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一方面挖掘概念在生活中
的源头活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
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启
发、师生问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让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
探索的发现之旅。
活动3:追溯历史,深化认识
1.教师介绍方程史:《九章算术》及元代
数学家李冶的“天元术”。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天元术”
问题五我的年龄比王丹的年龄大l3
岁,比王丹的年龄的2倍少l。问王丹同
学的年龄是多少
教师介绍我国古代对方程的研
究历史。结合李冶的“天元术”深
化对“元”的理解。
鼓励学生运用“天元术”解决实
际问题。
数学的发展历程与数学家的创新
精神.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教育价
值。挖掘《九章算术》及“天元术”的
有关历史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
有完整深刻的认识,突出教学重点。
活动4: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问题六老师上周到A中学参加全市数
学教学研讨。早上从学校出发,行驶60
千米后到8县城。继续行驶l5分钟到C
路口,最后行驶l5千米到达火车站,全程
共用时1.5小时。假设全程行驶是匀速
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题目)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求出我校到火车站
的路程吗
(1)教师鼓励学生画示意图。
(2)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中的数
量进行梳理,逐步建立表格。
(3)师生共同探索表格中部分量
的表示。(4)学生借助自主探究
卡独立探索表格中其余量的表
示。(5)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用
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6)开展解后反思交流。
通过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
学问题,通过列表格将数学问题分
解为数量关系的表示问题,采用
“教师引路一自主探路一合作修路一
共同走路”的教学线路,使学生逐
步完整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渗透用
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相等关系的数
学建模思想.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5:登山作业,挑战自我
出示珠峰图片和2008年奥运火距在珠
峰传递的路线图。选取“大本营”“前进营
地”“突击营地”三个地点的寓意设计挑
战珠峰登山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登山作业.教师对
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补救。
将三个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融人
了思想教育内涵,激励学生永不放
弃.形成从基础做起的意志品质。
活动6:畅谈收获,寄语人生
1.启发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
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总结。
2.教师结合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y+
z对学生寄语人生。
教师寄语:相信每一个人对x.y、
z的涵义都有不同的理解.最后
真心祝愿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
执着与勇气构建自己美好人生
的多元方程。
将方程这一词上升到人生的高度。
将整节课的思想教育推向了高潮。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化的思想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数学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
(3)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l:问题解决,体会方程
播放2014年巴西世界杯宣传曲。
出示问题:
问题一德国队在2014年世晃杯小组赛
中,胜了2场,平了l场,负0场,巴西队
的积分是多少 (胜一场积3分,平一场
积1分,负一场积。分)
问题二瑞典队在2014年世界杯欧洲区
预选赛中.共参加了l0场比赛,只负了
2场,共得分20分。瑞典队胜了几场
通过问题二用方程方法的成功解答.从
而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对于问题一,学生用算术方法很
容易解决,接着出示问题二,学
生用算术方法解决困难.接着教
师引导学生用方程方法解答。
问题二用算术方法难以解决。
用方程方法得以解决,从而认识
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
进步”。
将教材中的行程问题更换为2014
年巴西世界杯比赛问题。是基于以
下三点考虑:
一是世界杯比赛问题.拉近了师生
间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是体会方程的进步性有待于后
续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体会。
三是发挥了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
问题与情境一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2:结合实例,抽象概念
1.对于问题二列出的方程.调动学生的
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
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
2.运用方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三七年二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65%,比女生多l2人。问七年二班共有
多少名同学
问题四测量这面墙的宽度为llOcm.每
张纸宽度为26era,横向可以放4张纸.
要求相邻两张纸的间隔是相等的。问相
邻两张纸的间隔是多少cm
3.比较解决前三个问题列出方程,引导
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解方程.进而
梳理方程的有关概念。
出示问题三和问题四.辅之以板
书、示意图理解分析题意.引导
学生列出方程。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列出的方程
的共同点;举反例等活动,认识
到这是一类新的方程,从而引出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方程
的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
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等
概念,这样处理顺畅自然。
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一方面挖掘概念在生活中
的源头活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
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启
发、师生问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让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
探索的发现之旅。
活动3:追溯历史,深化认识
1.教师介绍方程史:《九章算术》及元代
数学家李冶的“天元术”。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天元术”
问题五我的年龄比王丹的年龄大l3
岁,比王丹的年龄的2倍少l。问王丹同
学的年龄是多少
教师介绍我国古代对方程的研
究历史。结合李冶的“天元术”深
化对“元”的理解。
鼓励学生运用“天元术”解决实
际问题。
数学的发展历程与数学家的创新
精神.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教育价
值。挖掘《九章算术》及“天元术”的
有关历史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
有完整深刻的认识,突出教学重点。
活动4: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问题六老师上周到A中学参加全市数
学教学研讨。早上从学校出发,行驶60
千米后到8县城。继续行驶l5分钟到C
路口,最后行驶l5千米到达火车站,全程
共用时1.5小时。假设全程行驶是匀速
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题目)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求出我校到火车站
的路程吗
(1)教师鼓励学生画示意图。
(2)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中的数
量进行梳理,逐步建立表格。
(3)师生共同探索表格中部分量
的表示。(4)学生借助自主探究
卡独立探索表格中其余量的表
示。(5)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用
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6)开展解后反思交流。
通过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
学问题,通过列表格将数学问题分
解为数量关系的表示问题,采用
“教师引路一自主探路一合作修路一
共同走路”的教学线路,使学生逐
步完整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渗透用
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相等关系的数
学建模思想.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5:登山作业,挑战自我
出示珠峰图片和2008年奥运火距在珠
峰传递的路线图。选取“大本营”“前进营
地”“突击营地”三个地点的寓意设计挑
战珠峰登山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登山作业.教师对
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补救。
将三个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融人
了思想教育内涵,激励学生永不放
弃.形成从基础做起的意志品质。
活动6:畅谈收获,寄语人生
1.启发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
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总结。
2.教师结合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y+
z对学生寄语人生。
教师寄语:相信每一个人对x.y、
z的涵义都有不同的理解.最后
真心祝愿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
执着与勇气构建自己美好人生
的多元方程。
将方程这一词上升到人生的高度。
将整节课的思想教育推向了高潮。
相关考题:
下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关于“比的基本性质”的部分教学内容,请阅读并据此回答问题。 问题: (1)在本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 (2)请写出比的基本性质。(3)请写出本内容的教学难点。(4)请写出本内容的教学过程简案(300字左右)。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旧知:回顾之前学习过哪些方程,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进行回顾。总结:明确本节课学习初中阶段的最后一种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谈一谈你本节课导入的设计意图是什么?2.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PPT呈现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提出设想:如果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通过递进式的问题:去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今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你能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最后师生总结方程:x+2x+4x=140过渡语:同学们会用简洁的方式求解这类型的方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合并同类项》板书: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二)探索新知问题1:现在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求解方程,看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更好?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比如:1.猜想验证的方法,试出答案2.算式的技巧3.保留x,叠加的方法问题2:同学们现在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分小组讨论哪种方法更便捷,有迹可循,能用到其他类似的方程求解中?(三)课堂练习问题1:有一列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可适当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方程中的变形步骤。【答辩题目解析】1.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有哪些?2.“合并同类项”这一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何进行合并同类项的教学?
初中数学“分式”包括三方面教学任务:分式、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针对上述内容,请完成下列任务:(1)分析“分数”在分式教学中的作用。(8分)(2)设计三道分式方程题。(8分)(要求:①分式方程能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②三道分式方程题逻辑联系紧密;③三道分式方程题,由易到难,体现教学要求;④说明你的设计意图)(3)指出解分式方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4分)(4)分析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设计一道相应的训练题。(10分)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片断:【教师甲】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的方程: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序,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方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教师乙】 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请完成下列任务:(1)请分析两位老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方案的各自的特点。(15分)(2)在教学中,当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往往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15分)
“对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教材的重要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等。请完成下列任务:(1)设计“对数的概念”的教学目标;(9分)(2)写出“对数的概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3)设计“对数的概念”的引入过程(要求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引入对数的概念的必要性)。(15分)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片断:【教师甲】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的方程:(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求正方形的边长x。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序,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方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教师乙】 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请完成下列任务:(1)请分析两位老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方案的各自的特点。(15分)(2)在教学中,当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往往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15分)
初中数学“分式’’包括三方面的教学内容:分式、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 针对上述内容,请完成下列任务: (1)分析“分数”在分式教学中的作用。(8分) (2)设计三道分式方程题。(8分) (季求.①分式方程能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②三道分式方程题逻辑联系紧密;③三道分式 方程题由易到难,体现教学要求;④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3)指出解分式方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4分) (4)分析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设计一道相应的训练题。(10分)
针对“一元二次议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设计片段:【教师甲】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x的方程:(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求正方形的边长x。(2)长度为1的线段AB有一点C,且满足AC/AB=BC/AC,求线段AC的长x。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列,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议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议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教师乙】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请完成下列任务:(1)请分析两位老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方案的各自的特点。(2)在教学中,当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往往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习题,以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对教的概念”是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要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 情,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和教学评价等。请完成下列任务:(1)设计“对数的概念”的教学目标;(2)写出“对数的槪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设计“对数的槪念”的引入过程(要求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引入对数的槪念的必要性)。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1)试分析方程与算术式的区别。(2)如果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概念部分的教学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回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数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根据小学一年级上册《a o e》的教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2)若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拟定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3)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为本次教学设计几个教学游戏。
判断题就基础教育阶段来说,个体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状态。()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