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棵树1年可大约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应大力提倡植树造林。A、1千克B、18千克C、500千克D、1000千克

1棵树1年可大约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应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 A、1千克
  • B、18千克
  • C、500千克
  • D、1000千克

相关考题:

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按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叫做森林碳汇。()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渠道植树造林的树种一般应如何选择?

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植树造林是比较好的措施,因为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可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植物吸收的这些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哪个部位被合成了有机物(  )A.线粒体B.叶绿体C.中心体D.高尔基体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些专家建议,应把燃树发电作为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策略。他们认为,树木比煤、天然气更具有“碳中性”,砍树燃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将会被在原地再次生长的树木吸收。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砍树之后及时栽树,新生的树木就会再次吸收空气中的碳,形成稳定的碳循环B.燃树发电的政策建议一旦实施,可能会导致乱砍乱伐,加剧全球环境生态危机C.碳循环的计算比较复杂,砍树燃树释放的碳与栽树重新吸收的碳可能并不相等D.砍树燃树排放的碳要等到新栽树苗长大后才能被完全吸收,时间上存在滞后性

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变化,所以必须用磨口瓶密封盛放。

液晶屏幕与传统CRT屏幕相比,大约节能50%,每台每年可节电约()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9.2千克。

1棵树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应提倡植树造林。

每公顷的阔叶林每天约能放出0.73吨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大约是()A、0.1吨B、1吨C、5吨D、10吨

发光树之所以在夜间能发光是因为树根吸收了大量:()A、钙B、磷C、铁

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1/4。A、15亿吨B、16亿吨C、17亿吨D、18亿吨

棵树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应提倡植树造林。A、18千克B、18.3千克C、16.3千克

3月12日是植树节,1棵树1年大约可吸收二氧化碳18公斤,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这种说法正确吗?

一棵树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应提倡植树造林。

二氧化碳脱除系统二氧化碳吸收属于()。A、物理吸收B、化学吸收C、既有物理吸收也有化学吸收D、先物理吸收后化学吸收

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所以贮存时应注意()保存。

因为信息不因共享而减少所以要大力提倡信息的无偿共享。

工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用甲醇脱除的,所以在低负荷下也应该使用全负荷下的吸收甲醇量。

在一步法脱硫脱碳过程中吸收硫化氢时所放出的溶解热会被甲醇中()热所补偿,所以脱硫段的温度不升高。A、二氧化碳解吸B、一氧化碳解吸C、一氧化碳吸收D、二氧化碳吸收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发现法优于接受法,所以要大力提倡发现法。

所有树都是植物,所有橡树是树,所以所有橡树是植物。

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植树造林是比较好的措施,因为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可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植物吸收的这些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哪个部位被合成了有机物()。A、线粒体B、叶绿体C、中心体D、高尔基体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这段文字意在()。A、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B、强调核能在防止温室效应加剧中的关键作用C、阐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巨大危害D、呼吁人们改变能源结构并大力植树造林

单选题每公顷的阔叶林每天约能放出0.73吨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大约是()A0.1吨B1吨C5吨D10吨

判断题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发现法优于接受法,所以要大力提倡发现法。A对B错

单选题雨通过树和草使地下水与地面保持平衡,而树和草同时也吸收大地的水分及养分。地面上树和草更大的功能是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以及湿气。所以树和草能维护生态平衡,人们要爱护地球就要珍惜一草一木。(  )A植物主要在白天排放氧气B只要下雨就有地下水C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减弱D植物可以排放湿气

判断题一棵树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应提倡植树造林。A对B错

判断题1棵树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应提倡植树造林。A对B错

单选题棵树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应提倡植树造林。A18千克B18.3千克C16.3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