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尽头道路与另一条道路以近于直角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形式是( )。A.T形交叉口B.十字交叉口C.X形交叉口D.Y形交叉口
一条尽头道路与另一条道路以近于直角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形式是( )。
A.T形交叉口
B.十字交叉口
C.X形交叉口
D.Y形交叉口
B.十字交叉口
C.X形交叉口
D.Y形交叉口
参考解析
解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具体包括:①十字交叉口,两条道路以近于直角(75°~105°)相交;②X形交叉口,两条道路成锐角(<75°)或钝角(>105°)斜向交叉;③丁字(T形)交叉口,一条尽头道路与另一条道路以近于直角(75°~105°)相交;④Y形交叉口,3条道路呈钝角(>105°)相交;⑤多路交叉口,5条或5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地点交汇;⑥环形交叉口,车辆沿环道按逆时针方向绕中心岛环行通过交叉口。
相关考题:
视距三角形的位置是按( )方法确定的。A.最靠右的一条直行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范围B.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定范围C.交叉口红线相交点向后倒30m与两条道路中心线构成的用地D.最靠左的直行道与相交道路最靠右边的直行车道的组成范围E.视距三角形的边长是根据停车等视距确定的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叙述错误的是()。A、相同等级道路相交,维持纵坡不变,改变横坡度B、纵坡度宜不小于2%C、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D、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
关于平面交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必须为4条。B、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可以超过5—6条。C、平面交叉口设计时可以设置错位交叉。D、平面交叉口已有的错位交叉应从交通组织管理上加以改造。E、交叉口间距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等级性质,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及高峰期间最大阻车长度等确定,不宜太长。
关于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说法错误的观点是()。A、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保持不变B、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两相交道路的横坡保持不变,改变它们的纵坡C、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协调等因素D、为保证交叉口排水,至少应使一条道路的纵坡坡向离开交叉口一侧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原则()。A、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次要道路的纵坡、横坡迁就主要道路纵、横坡的变化B、路口设计纵坡不宜太大,一般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不大于3%C、为保证排水,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D、合理确定变坡点和布置雨水口
关于平面交叉的叙述不正确的时()A、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必须为4条。B、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可以超过5—6条。C、平面交叉口设计时可以设置错位交叉。D、平面交叉口已有的错位交叉应从交通组织管理上加以改造。E、交叉口间距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等级性质,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及高峰期间最大阻车长度等确定,不宜太长。
单选题交叉口视距三角形以()所构成的三角形来确定。A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与相交道路中最靠中的一条右转车道轴线B最靠左的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与相交道路中最靠右边的一条左转车道轴线C最靠左的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与相交道路中最靠中的一条左转车道轴线D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与相交道路中最靠中的一条左转车道轴线
单选题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叙述错误的是()。A相同等级道路相交,维持纵坡不变,改变横坡度B纵坡度宜不小于2%C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D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
多选题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形式及其用地范围确定的因素包括()。A相交道路等级B分向流量C交叉口空气环境D道路横断面形式E交叉口周围用地性质F道路纵向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