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对于有抑菌作用的供试品,通常采用()方法消除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A培养基稀释法B离心沉淀集菌法C薄膜过滤法D中和法E沉淀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对于有抑菌作用的供试品,通常采用()方法消除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

A培养基稀释法

B离心沉淀集菌法

C薄膜过滤法

D中和法

E沉淀法


参考解析

相关考题:

片剂的重量差异检查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有()。 A、取供试品20片B、取供试品10片C、用镊子夹取药片D、糖衣片包衣后不再检查E、取出的药片不得再放回供试品原装容器内

无菌检查方法或结果判断错误的是A、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显混浊,即可断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B、若供试品管显澄清,或虽显混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断供试品符合规定C、试验若经确认无效,需依法重试D、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混浊,培养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画线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细菌培养2日,真菌培养3日,观察是否再出现混浊或斜面是否有菌生长;或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是否有菌E、培养过程中,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下列哪些操作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对微生物检查法的规定A、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B、控制菌培养温度为23~28℃C、玫瑰红钠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D、鼻用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E、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病历摘要:中国药典 2005年版收载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及附录内容下列有关片剂检查项目的叙述,哪些不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A、阴道泡腾片须检查发泡量B、薄膜衣片应在包衣后检查重量差异C、凡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片剂,不再进行崩解度检查D、咀嚼片须进行崩解度检查E、所有片剂均需检查重量差异下列哪一项检查是眼用半固体制剂特有的项目:A、可见异物B、粒度C、金属性异物D、沉降体积比E、无菌下列有关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叙述哪一项是错的?A、红外光谱以波数(cm-1)为横坐标,以透光率(T%)为纵坐标B、鉴别真伪时,供试品的红外光谱应与《药品红外光谱集》或对照品进行比对C、本法还可应用于异构体、晶型检查D、本法不适用于固体样品下列哪些操作不符合中国药典对热原检查法的规定?A、试验用的注射器、针头置烘箱中,用250℃加热30分钟可除去热原B、供试品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注入家兔体内C、使用精密度为±0.1℃的测温装置D、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则组内全部家兔次日可再使用E、如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则组内全部家兔永远不再使用下列哪些叙述不符合中国药典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A、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B、控制菌培养温度为23~28℃C、玫瑰红钠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D、鼻用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E、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不必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者其他致病菌时,应复试两次,以三次结果的平均值报告菌数。B. 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应独立复试两次,以三次结果的平均值报告菌数。C.若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及控制菌三项检查结果均符合该品种项下规定,判供试品符合规定。D.若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及控制菌三项检查结果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E.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验量的描述是正确的。( )A.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膜剂为100cm2。B.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10g或10ml。C.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D.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的2倍量供试品。E.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酌减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对于有抑菌作用的供试品,通常采用方法消除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 )A.培养基稀释法B.离心沉淀集菌法C.薄膜过滤法D.中和法E.沉淀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离心沉淀法仅适用于制备细菌计数或控制菌(细菌)检查用的供试液,影响样品中微生物回收的因素有。( )A.供试液中的样品颗粒大小B.供试液中的样品颗粒粘稠度C.污染的微生物大小D.离心机转速

氯化物检查法中,用以解决供试品溶液带颜色对测定干扰的方法是A.有机溶剂提取后检查法B.内消色法C.活性炭脱色法D.标准液比色法E.改用其他方法

崩解时限检查法进行检查时,除另有规定外,要求取供试品的数量为 ( )

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法进行检查时要求取供试品的数量为 ( )

明胶空心胶囊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每1g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A.10cfuB.100cfuC.1000cfuD.10000cfuE.100000cfu

无菌检查法中,抗厌氧菌的供试品选择()作为阳性对照菌。A大肠埃希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短小芽孢杆菌D生孢梭菌

在氯化物的检查中,消除供试品溶液中颜色干扰的方法是()。A、在对照溶液中加入显色剂,调节颜色后,依法检查B、在供试品溶液加入氧化剂,使有色物退色后,依法检查C、在供试晶溶液加入还原剂,使有色物退色后,依法检查D、取等量的供试品溶液,加硝酸银试液,滤除生成的氯化银后,再加入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溶液,依法检查

炽灼残渣检查法中,当供试品分子中含有碱金属或氟元素时,可以使用瓷坩埚。

可见异物检查中规定,供试品至人眼的距离,通常为()。

含抑菌成分供试品如干扰控制菌检验,经哪几种处理方法后,依法检查?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与无菌检查法相比2000年版增加和强化了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A、培养基灵敏度检查B、方法验证C、控制菌的检查D、阳性对照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大肠杆菌D、酵母菌

升压物质检查法系比较垂体后叶标准品(S)与供试品(T)升高()血压的程度,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升压物质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A、猫B、狗C、豚鼠D、大鼠

微生物的限度检查,供试品具抑菌活性,消除干扰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验量的描述()是正确的。A、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化学膜剂为100cm2。B、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10g或10ml。C、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D、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的2倍量供试品。E、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可酌减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对于有抑菌作用的供试品,通常采用()方法消除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A、培养基稀释法B、离心沉淀集菌法C、薄膜过滤法D、中和法E、沉淀法

澄清度检查法中,“澄清”系指()。A、肉眼看不见浑浊B、供试品溶液的的澄清度相同于所用溶剂C、供试品溶液的的澄清度浅于所用溶剂D、供试品溶液的的澄清度未超过1号浊度标准液E、供试品溶液的的澄清度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

无菌检查法根据供试品有无抑菌作用而采用()或()两种方式。

问答题含抑菌成分供试品如干扰控制菌检验,经哪几种处理方法后,依法检查?

多选题下列哪些操作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对微生物检查法的规定()A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B控制菌培养温度为23~28℃C玫瑰红钠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D鼻用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E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填空题无菌检查法根据供试品有无抑菌作用而采用()或()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