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车组溜放技术间隔是指前后两车组安全通过道岔,不致发生尾追的()。A最小距离B最大距离C最长时间D最短时间

单选题
车组溜放技术间隔是指前后两车组安全通过道岔,不致发生尾追的()。
A

最小距离

B

最大距离

C

最长时间

D

最短时间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溜放调车时,如前行车组速度为3.5m/s,后行车组速度为5m/s,道岔尖轨后跟至分歧道岔警冲标的距离为45m,则前后溜行的两车组间的最小间隔应为()。 A、21.2mB、20.2mC、19.3mD、19.2m

连续溜放或中途分解作业时,在车组分线的道岔前,车组的前后距离应不小于()m,距离不够不得扳道。 A、20B、15C、10D、5

连续溜放或中途分解作业时,在车组分线的道岔前,车组的前后距离应不小于15m,距离不够不得扳道。( )

在平面牵出线上采用多组溜放时,前后车组的间隔主要靠()来调整。A、改变溜放速度B、制动员拧手制动机C、制动员用铁鞋D、车辆减速器

驼峰间隔制动的目的是保证前后溜放钩车有足够的间隔距离,能确保安全转换道岔和减速器。

进入同一线束的溜放车组,对于大组车后的小组车,应适当()推送,以防后行溜放车组发生尾追冲突。A、加速B、减速C、停车D、匀速

当调车车列每加速、减速一次即溜出一个车组,待该溜出车组越过分歧道岔不妨碍后续车组进路时,再进行下一车组的溜放作业方法称为()溜放法

在机械化驼峰,溜放车组过道岔的最大速度为()m/s。

间隔制动就是在溜放作业中使用车辆减速器、铁鞋、脱鞋器或手制动机调整车组的走行速度,使前后车组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作业过程。

车组溜放技术间隔是指前后两车组安全通过道岔,不致发生尾追的()。A、最小距离B、最大距离C、最长时间D、最短时间

驼峰溜放调车时,不是调节前后车组间隔主要措施的是()。A、减速器或铁鞋制动B、制动员拧闸C、加大或减小脱钩时间间隔D、机车变速推峰

连续溜放的关键,一是(),二是车组间隔距离。A、提钩时机B、线路长度C、溜放速度D、车辆类型

驼峰车组技术间隔包括()间隔和溜放间隔

在溜放调车作业中,使用车辆减速器、脱鞋器或手制动机调整车组的走行速度,使前后车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的作业过程称为()制动。A、减速B、间隔C、安全D、目的

利用驼峰分解车列时,车组技术间隔包括()间隔和溜放间隔。A、安全B、峰顶C、保安D、道岔转换

溜放车组间的钩距是多少?通过该道岔最大允许速度?

单选题驼峰溜放调车时,不是调节前后车组间隔主要措施的是()。A减速器或铁鞋制动B制动员拧闸C加大或减小脱钩时间间隔D机车变速推峰

问答题溜放车组间的钩距是多少?通过该道岔最大允许速度?

单选题连续溜放或中途分解作业时,在车组分线的道岔前,车组的前后距离应不小于()米,距离不够不得扳道。A20B15C10D5

单选题《行规》规定连续溜放或中途分解作业时,在车组分线的道岔前,车组的前后距离应不小于()米,距离不够不得扳道。A10B11C14D15

单选题利用驼峰分解车列时,车组技术间隔包括()间隔和溜放间隔。A安全B峰顶C保安D道岔转换

单选题进入同一线束的溜放车组,对于大组车后的小组车,应适当()推送,以防后行溜放车组发生尾追冲突。A加速B减速C停车D匀速

填空题驼峰车组技术间隔包括()间隔和溜放间隔

多选题驼峰溜放车组之间的间隔要求有()A前后车组不能同时占用同一分路道岔的轨道区段B前后车组不能同时进入同一组减速器的轨道区段C在前车尾部离开分路道岔警冲标前,后车头部不允许到达分路道岔警冲标D在调车线内前,后车组允许连挂,但不得超过允许连挂速度(5km/h)

单选题在溜放调车作业中,使用车辆减速器、脱鞋器或手制动机调整车组的走行速度,使前后车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的作业过程称为()制动。A减速B间隔C安全D目的

单选题当调车车列每加速、减速一次即溜出一个车组,待该溜出车组越过分歧道岔不妨碍后续车组进路时,再进行下一车组的溜放作业方法称为()溜放法。A连续B单钩C多组D惰力

填空题当调车车列每加速、减速一次即溜出一个车组,待该溜出车组越过分歧道岔不妨碍后续车组进路时,再进行下一车组的溜放作业方法称为()溜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