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3所示梁B点处的竖向位移( )。A、向下B、为0C、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D、向上

如图13所示梁B点处的竖向位移( )。

A、向下
B、为0
C、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
D、向上

参考解析

解析:分布力的合力为ql,作用在BC的中心点处,C截面向上的集中力ql产生B点向上的位移大于分布力合力产生的B点向下的位移

相关考题:

在单层支锚桩墙采用等值梁法计算时的正负弯矩反弯点的位置一般取为()。 A、剪力为零点处B、开挖面以下深度为0.2倍入土深度处C、净土压力为零点处D、竖向位移为零点处

如图所示一等截面简支梁,则梁中点C处的挠度为( )。

承受均布载荷的简支梁如图a)所示,现将两端的支座同时向梁中间移动l/8,如图b)所示,两根梁的中点l/2处)弯矩之比Ma/Mb为:A. 16B. 4C. 2D. 1

简支梁受荷载如图所示,在支座A处的约束反力为(  )。

在图所示的梁上,D点的竖向位移为(  )。

如图所示,两跨连续梁的中间支座B及右端支座C分别产生竖向沉陷2Δ及Δ,由此引起的截面A的弯矩MAB之值为(  )。

图示桁架在P作用下的内力如图所示,EA=常数,此时C点的水平位移为:

如图所示的结构中,B支座发生支座移动,D点水平位移(向右为正)为(  )。

如图所示的位移法基本体系中(图中结点B处的竖向刚性支杆为基本体系中的附加支杆),基本结构的刚度系数k11之值为(  )。

图示梁C点竖向位移为(  )。

如图所示梁中,ME和B支座竖向反力VB应为(  )。

如图所示的结构(EI=常数)中,D点水平位移(向右为正)为(  )。

图所示梁C点竖向位移为(  )。

如图所示,等截面梁的1/3跨度处挠度为(  )。

如图所示组合结构,梁式杆件EI=常数,桁架杆件EA=常数,C点竖向位移为(  )。 A、向上 B、向下 C、为零 D、需计算确定

如图所示的一三铰刚架,其右支座发生了位移,位移的水平分量为Δ1,竖向分量为Δ2,则右半部的转角为(  )。

如图所示的刚架,各杆EI相同,C点竖向位移(向下为正)等于(  )。

图所示桁架K点的竖向位移为最小的图为(  )。 A、A B、B C、C D、D

用位移法计算图所示梁(EI=常数),基本体系如图所示,k11为(  )。 A、6EI/l B、7EI/l C、8EI/l D、9EI/l

如图所示。支座B发生了移动,则点C的竖向位移为(  )。

简支梁受分布荷载作用如图4-13所示。支座A、B的约束力为( )。

如图5-45所示二梁弯曲刚度EI相同,载荷q相同,则下列4种关系中,正确的为( )。A.两梁对应点的内力和位移相同 B.两梁对应点的内力和位移不同C.内力相同,位移不同 D.内力不同,位移相同

某2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某层层高3.5m,楼板自外围竖向构件外挑,多遇水平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楼层平面位移如图6-10所示。该层层间位移采用各振型位移的CQC组合值,见表6-4;整体分析时采用刚性楼盖假定,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见表6-5。试问,该楼层扭转位移比控制值验算时,其扭转位移比应取下列哪组数值?(  )△uA——同一侧楼层角点(挑板)处最大层间位移;△uB——同一侧楼层角点处竖向构件最大层间位移;△uC——同一侧楼层角点(挑板)处最小层间位移;△uD——同一侧楼层角点处竖向构件最小层间位移;△uE——楼层所有竖向构件平均层间位移。A.1.25B.1.28C.1.31D.1.36

单选题(2012)梁ABC的弯矩如图所示,根据梁的弯矩图,可以断定该梁B点处:()A无外载荷B只有集中力偶C只有集中力D有集中力和集中力偶

单选题为建立双肢墙连梁未知竖向剪力q(x)的微分方程,需要分析连梁跨中切口处的竖向变形协调条件,切口处的竖向相对位移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A连梁的轴向变形产生的竖向相对位移B墙肢弯曲变形产生的竖向相对位移C墙肢的轴向变形产生的竖向相对位移D连梁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产生的竖向相对位移

单选题如图所示,悬臂梁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A截面的()。A 1点B 2点C 3点D 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