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房建工程其主体建筑为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主体工程施工到第二层时,该层的钢筋混凝土柱已浇筑完成。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发现,柱混凝土外观质量不良,表面酥松麻面,怀疑其混凝上强度不够,设计要求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25的等级。于是,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出示对该柱子施工时混凝土抽样检验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8天强度)全部达到或超过C25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大值达到C30等级。监理单位组织的复核性检验结果证明该批混凝土都没有达到C25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小值仅仅达到C15,应采取什么处理措施?

某房建工程其主体建筑为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主体工程施工到第二层时,该层的钢筋混凝土柱已浇筑完成。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发现,柱混凝土外观质量不良,表面酥松麻面,怀疑其混凝上强度不够,设计要求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25的等级。于是,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出示对该柱子施工时混凝土抽样检验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8天强度)全部达到或超过C25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大值达到C30等级。 监理单位组织的复核性检验结果证明该批混凝土都没有达到C25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小值仅仅达到C15,应采取什么处理措施?


相关考题:

某综合楼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地下2层,地上7层,混凝土采用C30级,主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在主体结构施工到第五层时,发现三层部分柱子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聘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仍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拆除重建费用过高,时间较长,最后请原设计院核算,结果表明能够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1)试述该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规定是什么?(2)混凝土结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哪些内容?(3)该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时,应符合哪些规定?(4)对该工程二层柱子的质量应如何验收?

某框架—抗震墙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别签订了施工合同、委托监理合同。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至第四层时,钢筋混凝土柱浇筑完毕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发现,第四层全部60根钢筋混凝土柱的外观质量很差,不仅蜂窝、麻面严重,而且表面的混凝土质地酥松,用锤轻敲即有混凝土碎块脱落。经检查,从施工单位提交的9根柱现场取样的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值(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达到C30),其中最大值达到C35的水平,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提交的试验报告结果十分怀疑。问题:1.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几方面?2.针对上述情况,监理工程师应当如何处理?3.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有哪几类?4.如果上述质量问题经检验证明抽验结果质量严重不合格(最高的强度等级低于C20),监理工程师应当如何处理?

某框架一抗震墙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别签订了施工合同、委托监理合同。在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至第四层时,钢筋混凝土柱浇筑完毕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发现,第4层全部60根钢筋混凝土桩的外观质量很差,不仅蜂窝、麻面严重,而且表面的混凝土质地酥松,用锤轻敲即有混凝土碎块脱落。经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从9根柱现场取样的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值(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达到C30),其中最大值达到C35的水平,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提交的试验报告结果十分怀疑。【问题】1.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几方面?2.针对上述情况,监理工程师应当如何处理?3.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有哪几类?4.如果上述质量问题经检验证明抽验结果质量严重不合格(最高的强度等级低于C20),监理工程师应当如何处理?

某高层住宅小区工程1栋楼C30混凝土柱,留置的混凝土试块检验批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8MP,规范允许最小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30MP,经法定检测单位对工程实体强度检测后,实际平均强度达到了32MP、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则该混凝土柱应当()A.增大截面法加固B.返工处理C.不做处理D.限制使用

某住宅楼工程, 地下一层, 地上 8 层。 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顶层为柱间距 12m×12m 的会议室,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30; 均采用快拆支架体系支模。顶层会议室模板搭设前,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了施工方案, 并由项目经理审核、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实施。 监理工程师及时给予了制止, 要求其整改。经整改后符合要求后, 进行模板搭设。 模板搭设完毕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后进行钢筋绑扎。顶层会议室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 时, 施工单位按规定办理拆模申请, 监理机构以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为由拒绝。问题: 指出上述背景中的不妥之处, 并说明理由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处于一般环境大截面钢筋混凝土柱,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C15 B、C20 C、C25 D、C30

现浇混凝土梁侧模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 )。A.达到设计要求强度B.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50%以上C.达到2.5MPaD.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跨度6m,设计无具体要求,底模及支架拆除时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最小值是( )。A.50B.75C.80D.100

试配少量混凝土,制作标准立方体试件,测得其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5.6MPa,而其设计强度等级为C30,请问对于该混凝土应()。A、判断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B、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直至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C、判断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要求D、判断混凝土的质量很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模板拆除应满足以下要求:()A、柱混凝土拆模强度不得低于1.5MPaB、梁、板底模的拆模强度,跨度不大于8m时应为设计强度的75%,跨度大于8m时为设计强度的100%C、悬挑构件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D、后浇带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背景资料】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4642m2,地上l0层。地下2层(地下水位-2.0m)。主体结构为非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为9m×9m,局部柱距为6m),抗震设防烈度7度。梁、柱受力钢筋为HRB335。结构主体地下室外墙采用P8防水混凝土浇筑,墙厚250mm.钢筋净距60mm,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一、二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以上各层柱为C30。 情形l: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进场的一批水泥经检验其初凝时间不符合要求.另外由于工期要求很紧,地下室外墙施工不得不在气温只有-3℃时进行。 情形2:钢筋工程施工时.发现梁、柱钢筋的接头采用挤压连接,有位于梁、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情况。在现场留取接头试件样本时,是以同一层每600个为一验收批,并按规定抽取试件样本进行合格性检验。 情形3:结构主体地下室外墙防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对粗骨料的最大粒径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40mm。该工程框架梁的底模板拆除均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l00%设计强度要求。

某房建工程其主体建筑为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主体工程施工到第二层时,该层的钢筋混凝土柱已浇筑完成。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发现,柱混凝土外观质量不良,表面酥松麻面,怀疑其混凝上强度不够,设计要求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25的等级。于是,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出示对该柱子施工时混凝土抽样检验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8天强度)全部达到或超过C25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大值达到C30等级。如果施工单位承认其所提交的混凝土检验和试验结果不是按照混凝土检验和试验规程及规定在现场抽取式样进行试验的,而是在试验室内按照设计提出的最优配合比进行配制和制取试件后进行试验的结果。那么,对于这起质量事故,监理单位应承担什么责任,施工单位应承担什么责任?

某房建工程其主体建筑为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主体工程施工到第二层时,该层的钢筋混凝土柱已浇筑完成。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发现,柱混凝土外观质量不良,表面酥松麻面,怀疑其混凝上强度不够,设计要求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25的等级。于是,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出示对该柱子施工时混凝土抽样检验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8天强度)全部达到或超过C25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大值达到C30等级。如果查明该混凝土质量事故是由于业主提供的水泥质量问题导致的混凝土强度不足,而且在业主采购及向施工单位提供这批水泥时均为向监理单位咨询和提供有关信息。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都按规定对业主提供的材料进行了进货抽样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确认其合格而接受。请问在此情况下,业主及监理单位应承担什么责任?

某房建工程其主体建筑为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主体工程施工到第二层时,该层的钢筋混凝土柱已浇筑完成。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发现,柱混凝土外观质量不良,表面酥松麻面,怀疑其混凝上强度不够,设计要求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25的等级。于是,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出示对该柱子施工时混凝土抽样检验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8天强度)全部达到或超过C25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大值达到C30等级。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某房建工程其主体建筑为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主体工程施工到第二层时,该层的钢筋混凝土柱已浇筑完成。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发现,柱混凝土外观质量不良,表面酥松麻面,怀疑其混凝上强度不够,设计要求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25的等级。于是,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出示对该柱子施工时混凝土抽样检验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8天强度)全部达到或超过C25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大值达到C30等级。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判断施工单位这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某大型商业建筑工程项目,主体建筑物10层。在主体工程进行到第二层时,该层的100根钢筋混凝土柱已浇注完成,拆模后监理人员发现混凝土外观质量不良,表面疏松,怀疑其混凝土强度不够,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18的等级,于是要求承包商出示有关混凝土质量的检验与试验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承包商向监理单位出示其对9根柱施工时混凝土抽样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8天强度)全部达到或超过C18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大值达到了C30,即30MPa。 [问题] 1.你作为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判断承包商这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是否达到了要求? 2.如果监理方组织复核性检验结果证明该批混凝土全部未达到C18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小值仅有8MPa,即仅达到C8,应采取什么处理决定? 3.如果承包商承认他所提交的混凝土检验和试验结果不是按照混凝土检验和试验规程及规定在现场抽取试样进行试验的,而是在试验室内,按照设计提出的最优配合比进行配制和制取试件后进行试验的结果。对于这起质量事故,监理单位应承担什么责任?承包方应承担什么责任? 4.如果查明发生的混凝土质量事故主要是由于业主提供的水泥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而且在业主采购及向承包商提供这批水泥时,均未向监理方咨询和提供有关信息,协助监理方掌握材料质量和信息。虽然监理方与承包商都按规定对业主提供的材料进行了进货抽样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确认其合格而接受。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业主及监理单位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别签订了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为C20。拆模后发现钢筋混凝土存在严重的蜂窝、麻面、孔洞和露筋现象。经过抽样检测,抽检的结果发现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经过研究必须全部返工,由此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按照事故处理的程序,怎么进行处理该事故?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别签订了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为C20。拆模后发现钢筋混凝土存在严重的蜂窝、麻面、孔洞和露筋现象。经过抽样检测,抽检的结果发现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经过研究必须全部返工,由此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常用的事故处理的方法有哪几种?事故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某工程,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别签订了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为C20。拆模后发现钢筋混凝土存在严重的蜂窝、麻面、孔洞和露筋现象。经过抽样检测,抽检的结果发现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经过研究必须全部返工,由此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这类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事故?为什么?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拆模后发现有蜂窝麻面,但经检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该柱应()。A、修补处理B、不作处理C、加固处理D、返工处理

现浇混凝土梁侧模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A、达到设计要求强度B、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50%以上C、达到2.5MPaD、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现浇混凝土梁侧模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的条件是( )。A、达到设计要求强度B、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50%以上C、达到2.5MPaD、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某商场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地下2层,地上8层,混凝土采用C30级,主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在主体结构施工到第5层时,发现第2层部分柱子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聘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仍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拆除重建费用过高,时间较长,最后经原设计院核算,能够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对该工程第2层柱子的质量应如何验收?

T省H市一幢商住楼工程项目,建设单位A与施工单位B和监理单位C分别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和施工阶段委托监理合同。该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20。在主体工程施工至第三层时,钢筋混凝土柱浇筑完毕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发现,第三层全部80根钢筋混凝土柱的外观质量很差,不仅蜂窝麻面严重,而且表面的混凝土质地酥松,用锤轻敲即有混凝土碎块脱落。经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从9根柱施工现场取样的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值,其中最大值达到C30的水平,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提交的试验报告结果十分怀疑。 [问题] 1.在上述情况下,作为监理工程师,你认为应当按什么步骤处理? 2.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几方面?。 3.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有哪些?质量事故处理应遵循什么程序进行?质量事故分为几类?如有一造价8000万元的高层建筑,主体工程完成封顶后,装修过程中发现建筑物整体倾斜,无法控制,最后人工控制爆破炸毁。这一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 4.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包括哪几方面?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有哪几类?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事故处理验收结论通常有哪几种?如果上述质量问题经检验证明抽验结果质量严重不合格(最高

判断题【背景资料】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4642㎡,地上10层,地下2层(地下水位-2.0m)。主体结构为非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为9m*9m,局部柱距为6m),抗震设防烈度7度。梁、柱受力钢筋为HRB335.结构主体地下室外墙采用P8防水混凝土浇筑,墙厚250mm,钢筋净距60mm,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一、二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以上各层柱为C30。 情形1: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进场的一批水泥经检验其初凝时间不符合要求,另外由于工期要求很紧,地下室外墙施工不得不在气温只有-3℃时进行。 情形2:钢筋过程施工时,发现梁、柱钢筋的接头采用挤压连接,有位于梁、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情况。在现场留取接头试件样本时,是以同一层每600个为一验收批,并按规定抽取试件样本进行合格性检验。 情形3:结构主体地下室外墙防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对粗骨料的最大粒径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40mm。请根据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该工程框架梁的底模板拆除均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要求。A对B错

问答题[背景材料]:某小桥工程,在桥墩钢筋混凝土已浇注完成并拆模后,监理人员发现混凝土外观质量不良,表面疏松,怀疑混凝土强度不够,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50的等级,于是要求承包商出示有关混凝土质量的检验与试验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承包商向监理单位出示其对9个部位施工时混凝土抽样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8天强度)全部达到或超过C50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大值达到了C60。 问题:如果承包商承认他所提交的混凝土检验和试验结果不是按照混凝土检验和试验规程及规定在现场抽取试样进行试验的,而是在试验室内按照设计提出的最优配合比进行配制和制取试件后进行试验的结果。对于这起质量事故,监理单位应承担什么责任?承包方应承担什么责任?

问答题[背景材料]:某小桥工程,在桥墩钢筋混凝土已浇注完成并拆模后,监理人员发现混凝土外观质量不良,表面疏松,怀疑混凝土强度不够,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50的等级,于是要求承包商出示有关混凝土质量的检验与试验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承包商向监理单位出示其对9个部位施工时混凝土抽样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8天强度)全部达到或超过C50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大值达到了C60。 问题:如果监理方组织复核性检验结果证明该批混凝土大多数未达到C50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小值仅有28MPa,应采取什么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