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制动轮轴颈磨损量达名义直径的()、圆度误差超过0.5mm应更换新件。A、20%B、15%C、5%D、2%

当制动轮轴颈磨损量达名义直径的()、圆度误差超过0.5mm应更换新件。

  • A、20%
  • B、15%
  • C、5%
  • D、2%

相关考题:

船轴磨损后应检测其()。 A、圆度误差B、圆柱度误差C、工作轴颈D、轴颈

衡量船轴工作轴颈磨损的指标是()。 A、椭圆度、锥度B、圆度、圆柱度C、最小直径、磨损量D、磨损率

十字头销颈的磨损应测其轴径后,计算()和()。 A、圆度误差/磨损量B、磨损量/磨损率C、圆柱度误差/圆度误差D、圆柱度误差/磨损量

制动器芯轴磨损量超过标准直径5%时,应及时更换。()

当制动轮轴颈磨损量达名义直径的( )、圆度误差超过0.5mm应更换新件。A.20%B.15%C.5%D.2%

制动器各铰链处的销轴,其直径磨损超过原直径的5%或椭圆度超过0.5mm时,均应更换销轴。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起重机板钩必须及时更新的情形有 ( ) A.衬套磨损量超过原厚度的50% B.衬套磨损量超过原厚度的C.销子磨损量超过名义直径的2% D.销子磨损量超过名义直径的5%E.吊钩的开口度超过0.25%

当动合触头磨损量达(),动断触头磨损量达1.5mm时应更换。

对曲轴较长轴颈的磨损检验应以圆柱度误差为主,对较短轴颈则必须检验圆度和圆柱度误差。

施工机具滑车出现下述哪些情况时应报废()A、裂纹B、轮槽径向磨损量达钢丝绳名义直径的25%C、轮槽壁厚磨损量达基本尺寸的10%D、轮槽不均匀磨损量达3mmE、其他损害钢丝绳的缺陷

以下哪种情况(),滑车应报废。A、轮槽径向磨损量达钢丝绳名义直径的20%B、轮槽壁厚磨损量达基本尺寸的5%C、轮槽不均匀磨损量达2mmD、裂纹

当支承轴颈部位的圆度及圆柱度超过直径公差的()时,应考虑修复。A、20%B、30%C、40%D、50%

滑轮轴不得有裂纹,轴颈磨损量不得超过原直径的(),否则应更换。A、2%B、5%C、10%D、15%

滑轮()时,滑轮应报废。A、轮槽不均匀磨损量达3mmB、壁厚磨损量达原壁厚的20%C、轮槽底部直径减小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D、轮槽底部直径减小量达钢丝绳直径的30%

当万向节十字轴轴颈表面有()时,应更换。A、疲劳剥落B、磨损沟槽C、滚针压痕深度在0.10mm以上D、严重变形E、圆度误差过大

一般制动鼓内圆柱面的圆度误差不得大于0.15mm,圆柱度误差不得大于0.05mm,一般都标有(),超过规定应更换。A、允许最大半径B、允许最小半径C、允许最大直径D、允许最小直径

当制动鼓圆度误差超过()mm,与轮毂轴承同轴度误差超过()mm时应进行镗削。

()降低一级精度的传动轴应予以更换。A、轴颈尺寸精度B、配合轴颈为过渡配合,动配合配合精度C、经表面处理后,轴颈直径减少量D、圆度、圆柱度误差E、表面粗糙度F、轴弯曲度

起重滑车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裂纹B、轮槽径向磨损量达钢丝绳名义直径的25%C、轮槽壁厚磨损量达基本尺寸的10%D、轮槽不均匀磨损量达3mm

判断题制动器芯轴磨损量超过标准直径5%时,应及时更换。()A对B错

单选题在主机保养过程中以下不正确做法的是()A曳引轮轴承黄油不够时应对其加油直到黄油从缝隙溢出为止B当曳引轮轮槽有磨损时应在轮槽内适当加点润滑剂C制动器应动作灵活可靠,销轴处要经常润滑D当制动带磨损量超过制动带1/4厚度时应该更换制动带

单选题轴颈同一横断面上直径差数的最大值等于()。A2倍圆度误差B1/2倍圆度误差C圆度误差

单选题衡量船轴工作轴颈磨损的指标是()。A椭圆度、锥度B圆度、圆柱度C最小直径、磨损量D磨损率

单选题船轴磨损后应检测其()。A圆度误差B圆柱度误差C工作轴颈D轴颈

判断题轮座、轴颈圆度是指车轴轮座或轴颈同一截面上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直径差的1/2。A对B错

多选题滑轮()时,滑轮应报废。A轮槽不均匀磨损量达3mmB壁厚磨损量达原壁厚的20%C轮槽底部直径减小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D轮槽底部直径减小量达钢丝绳直径的30%

单选题滑轮轴不得有裂纹,轴颈磨损量不得超过原直径的(),否则应更换。A2%B5%C10%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