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汪洋、海、海峡的概念(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的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1)举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教学设计的亮点。(2)在本课结尾时,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结课方式:“请学生在‘我爱你中国’的钢琴曲中,欣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请评述这种结课方式的优缺点。

材料: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汪洋、海、海峡的概念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的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1)举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教学设计的亮点。
(2)在本课结尾时,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结课方式:“请学生在‘我爱你中国’的钢琴曲中,欣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请评述这种结课方式的优缺点。


参考解析

解析:(1)①教学结构设计合理。分为两个部分“话”区域和“划”区域,先通过图片和生活经验直观感知区域,然后再学习如果划分区域,整个过程逻辑清晰。学习过程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②采用自主探究法教学。在学习中国的四大区域及其划分依据时候,摒弃了传统的讲授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区域,然后展示作品,并且对作品的划分依据进行解说,最后再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点拨和总结。采用探究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用地理术语表达地理观点的能力。③采用直观法教学。在学习区域的有关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在信封上写邮政编码、打长途电话拨区号”的方式感知区域,然后通过呈现东北、海南、新疆等地区图片来感受区域的差异。④采用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划”区域的时候,没有直接把不同区域的名称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学习的中国地理的总论,根据不同的要素来划分区域,加深学生对区域理解,为后面学生动手“划”区域奠定基础。⑤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例如,填写邮政编码、呈现海南岛热带风光等,引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改理念。⑥符合构建开放地理课堂的理念。例如,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式的利用较为开放。
(2)优点:结课形式新颖。摒弃了传统的老师总结的方式,呈现钢琴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等,形式新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以升华。
缺点:①缺乏对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呈现一些零碎的图片,只是对知识简单的重复,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系统的掌握知识。
②没有切中本课重难点(区域的划分),与课堂教学内容重复(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
③缺乏知识的运用,课堂不够开放。课堂的结束不代表地理学习的结束,应该利用结课环节,提出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把地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开放地理课堂,真正学以致用。
④反馈性不够。结课缺乏学生的发言和互动,老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相关考题:

地球上共划为()。A.六个大洲和四个大洋B.七个大洲和三个大洋C.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D.四个大洲和七个大洋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在阅读课第一课时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目标。根据所给信息从下列三个方面作答:?(1)总体评价该教学目标的合理性(6分);?(2)分别评析上述三项目标(12分);?(3)分别修改各项教学目标(12分)。

在《灯具制作》一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利用材料特性,制作不同造型、色彩和质感的灯体现的目标属于( )。A.技能目标B.过程目标C.情感目标D.态度目标

某教师将七年级《鸟语花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能够使用毛笔、水、墨等工具材料表现出墨色层次”。此教学目标所属的维度是(  )。A.过程与方法B.知识与技能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D.认知与体验

材料: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汪洋、海、海峡的概念(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的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依据材料,为“大洲和大洋”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李老师关于“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2分)(2)分析此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

阅读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材料二下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1)对本节内容的教材和教法进行分析。(9分) (2)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略去教学过程)。(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的概念。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问题: (1)该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 (10分) (2)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依据材料,为“大洲和大洋”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6分)

阅读以下关于“海陆的变迁”一课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回答问题。 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写出《海陆的变迁》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分析和具体教学过程。

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的概念。(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1)该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10分)(2)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依据材料,为“大洲和大洋”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6分)

下面是某老师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论比较教学目标A、B的异同。

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下面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文化与生活”主题中的内容节选。材料二某教师围绕“文化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课程内容,按照活动建议,设计了如下调查活动方案。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请将上述活动方案中空缺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三处内容补充完整。

地球上共划为()。A六个大洲和四个大洋B七个大洲和三个大洋C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D四个大洲和七个大洋

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叫()、()

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

请你根据所任教的领域,以“玉米”为内容,进行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包括目标和过程)。

请你根据自己所处的任教年龄段和领域,以“勤劳的人”为内容,进行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和过程等)。

请对《标志设计》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张老师:这一课我想用一课时完成。陈老师:我也是这样设想的。你的教学怎样设计呢?张老师:我想第一是复习新闻知识,第二是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让学生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第三是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李老师:我想重点应落在“现实场景的再现”上。陈老师:“现实场景的再现”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要注意“历史材料的运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使作品增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对上面几位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C、张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

问答题请你根据自己所处的任教年龄段和领域,以“勤劳的人”为内容,进行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和过程等)。

填空题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叫()、()

填空题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

问答题写出“多边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设计简案。(主要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题引入及教学策略。)

单选题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张老师:这一课我想用一课时完成。陈老师:我也是这样设想的。你的教学怎样设计呢?张老师:我想第一是复习新闻知识;第二是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让学生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第三是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李老师:我想重点应落在“现实场景的再现”上。陈老师:“现实场景的再现”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要注意“历史材料的运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使作品增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对上面几位教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C张老师以新闻知识学习为教学重点,符合文本内容及学情的要求D张老师以新闻知识的教学引出新闻语言教学的教学方式还需调整

问答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问答题请对《标志设计》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单选题在上《装点居室》一课时,陈老师带学生去参观各种居室,让学生讨论这些居室的布局和色彩关系,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一教学活动中,陈老师没有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情境法B比较法C参观法D提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