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标准:反面清洗人员如发现接线盒体同一边最外两个点与边框距离之差>()需写不良标示卡,返工人员对此组件进行返工接线盒处理;A、>5mmB、>3mmC、>2mmD、>4mm

检验标准:反面清洗人员如发现接线盒体同一边最外两个点与边框距离之差>()需写不良标示卡,返工人员对此组件进行返工接线盒处理;

  • A、>5mm
  • B、>3mm
  • C、>2mm
  • D、>4mm

相关考题:

在T6系统中,关于委外管理说法正确的是()。A、委外质量返工不可以通过委外检验单进行处理B、增加了“返工”类型的委外订单,以处理委外返工的订单C、不能实现对某一道工序的委外处理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下列哪道工序目前不是组件的制作工序()A、安装边框B、安装接线盒C、擦洗组件D、将组件安装在支架上,作为系统使用

不良品需送入FA进行()A、维修B、返工C、返修D、修理

检验标准:背板外条码距离组件玻璃边缘位置公差()A、±3mmB、±2cmC、≤2mmD、±2mm

制程不良返工处理流程是()A、隔离—标识—返工—评审B、标识—隔离—返工—评审C、标识—隔离—评审—返工D、修复—隔离—标识—返工

组件长边电池片与玻璃边缘距离17mm,,此不良已超出规定标准,组件需返工处理。

检查线盒同一边最外两个点与边框距离之差为3mm以内

以下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在制程检验中:日本客户及常规客户对于焊带偏离的不良检验标准是相同的B、产线人员发现不良组件后,根据组件常规出货检验指导书检验标准进行判定C、如发现不良需用红色标识卡写出组件序列号、不良原因以及不良位置后隔离待评审D、现场发现不良如自己无法判定的,需知会直接上级领导进行评审判定

灌封胶产线常用的不良标识卡有红色、绿色、黄色、其中评审返工修复的组件用红色标示卡,评审OK放行的组件用绿色标示卡,挑处待评审的组件用黄色标示卡

商标粘贴时,因发现边框条码不良需进行返工时,注意不可划伤()A、边框条码B、铝边框C、背板

装箱人员需核对边框条码、包角条码是否与组件正反面条码一致

背面清洗人员需检查铝边框、背板、硅胶接线盒、电池片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不良,进行记录待评审

边框条码与包角条码是否与组件正反面条码一致,是有装箱人员负责来核对

检验标准:组件四边溢胶宽度至少()mm,且边框与硅胶之间,边框与背板之间不允许有间隙A、>0.5mmB、<1mmC、<2mmD、>1mm

盖接线盒盖的人员需检查硅胶固化情况,必须用手按压三个点,中间及两边各一个点

某工厂加工一批工件,按要求进行100%检验,发现有两个工件不合格,决定返回加工车间进行返工,返工后直接送到装配车间进行组装。

电-气阀门定位器主要由()组成。A、接线盒组件、反馈组件B、转换组件、反馈组件C、接线盒组件、反馈组件、转换组件D、接线盒组件、反馈组件、转换组件、气路组件

检验标准:线盒安装后,硅胶溢出线盒周围()mm内,线盒盒体同一边最外两个点与边框距离之差()mmA、≤6mm,≤3mmB、≤5mm,≤3mmC、≤5mm,≤4mmD、≤3mm,≤5mm

背面清洗检验的项目有:边框、背板、接线盒、硅胶、铝型材

在背板检验时,发现铝边框、接线盒四周出现硅胶不良的(如气泡,缺胶等),需用刮胶板去除不良胶体

检验标准:边框溢胶四周需连续闭环,溢出硅胶粗细落差()A、≤5mmB、<4mC、≥3mmD、≤4mm

水尺零点高程测量在每仪器站要求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不大于()。A、5mmB、3mmC、2mmD、1cm

标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工艺流程:电池片筛选()→单体正面焊接→背面焊接连串→铺设()→半成品测试→层压→裁边→装边框()→焊接接线盒→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包装入库。

判断题返工后,发现故障未被解决或未达到质量标准,质检人员填写返修处理记录表,退回维修工进行返工,重新开始进入维修质检流程,维修质量检验人员对于出现的返工项目予以记录。()A对B错

单选题返工后,发现故障未被解决或未达到质量标准,质检人员填写返修处理记录表,退回维修工进行返工,重新开始进入维修()流程。A质检B结算C维修待料

填空题某工厂加工一批工件,按要求进行100%检验,发现有两个工件不合格,决定返回加工车间进行返工,返工后直接送到装配车间进行组装。

单选题下列哪道工序目前不是组件的制作工序()A安装边框B安装接线盒C擦洗组件D将组件安装在支架上,作为系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