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系统各控制阀,调节阀的滑阀跟阀套的配合间隙一般应为()mm,并活动自如全行程无卡涩,阀套和阀体的配合应紧密A、0.05-0.10B、0.03-0.05C、0.05-0.07D、0.05-0.08

油系统各控制阀,调节阀的滑阀跟阀套的配合间隙一般应为()mm,并活动自如全行程无卡涩,阀套和阀体的配合应紧密

  • A、0.05-0.10
  • B、0.03-0.05
  • C、0.05-0.07
  • D、0.05-0.08

相关考题:

从安全角度看,原料油入装置控制阀应选()。A 风关式调节阀B 风开式调节阀C 正作用调节阀

高压控制阀结构一般为()A、双座调节阀B、角阀C、直通单座阀

对于解体后的控制阀投用时,内操应先将调节阀保留少许开度,并由外操稍开调节阀的下游阀,对调节阀各密封部位进行气密,确认无漏点后内操再关闭调节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换向阀工作次序紊乱的原因是()。 A.滑阀被拉毛,油中有杂质,滑阀移动不灵活或卡住B.弹簧过软或太硬使阀通油不畅C.滑阀与阀孔配合太紧或间隙过大D.滑阀两端控制阀失灵或调整不当

120K型货车控制阀采用()结构,并具有“快、普”转换功能,能适应不同编组数量的列车制动需求。 A、无滑阀B、有滑阀C、二个滑阀D、多个滑阀

GK阀主活塞与滑阀、滑阀弹簧、节制阀、节制阀弹簧组装后,弹簧销须牢固,滑阀弹簧须比滑阀套高出()左右。A、4mmB、3mmC、2mmD、1mm

对于解体后的控制阀投用时,内操应先将调节阀保留少许开度,并由外操稍开调节阀的下游阀,对调节阀各密封部位进行气密,确认无漏点后内操再关闭调节阀。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能量调节系统控制机构有()A、压力调节阀B、四通电磁阀C、油分配阀D、滑阀

油动机滑阀调节窗口的过封度,一般应为:()。A、0.1mmB、0.5mmC、1mm

单向控制阀拆装时要注意阀芯与阀体的配合间隙应在()~0.015mm之间。A、0.008B、0.010C、0.012D、0.014

大闸各柱塞阀与套的配合间隙小于()。

大小闸分配阀、中继阀各柱塞套配合间隙不大于:()。A、0.1mmB、0.12mmC、0.14mmD、0.15mm

滑阀与阀孔的配合间隙及密封件,是关系液压系统是否泄漏的重要条件。

120型控制阀滑阀逆流孔为()。A、φ1.0mmB、φ0.8mmC、φ0.5mmD、φ0.2mm

滑阀和滑阀套径向配合间隙应控制在()mm范围内。A、0.01-0.06B、0.06-0.1C、0.001-0.006D、0.006-0.01

如果控制阀处于打开的位置对设备和操作人员危害中,控制阀应选择()。A、气开式调节阀B、气关式调节阀C、正装式调节阀D、反装式调节阀

调速油投用时,调速油的压力由()来控制。A、调速油控制阀B、润滑油泵出口阀C、润滑油油压调节阀D、润滑油油压调节阀旁路

压力控制阀出现泄漏的可能原因是()A、锥阀和阀座配合不良B、密封件损坏C、各连接处螺钉未固紧D、配合间隙过大

滑阀式换向阀的滑阀机能表示滑阀在()时的各油口的连通方式。

高加疏水调节阀(回转式阀)的滑阀与滑阀套径向间隙为0.15~0.21mm,窗口重叠度为()。A、5mmB、2mmC、10mmD、8mm

调整EQ1090复合气压制动控制阀时,主车制动阀的排气间隙应为2.0~2.2mm

从安全角度看,原料油入装置控制阀应选()。A、风关式调节阀B、风开式调节阀C、正作用调节阀D、反作用调节阀

填空题滑阀式换向阀的滑阀机能表示滑阀在()时的各油口的连通方式。

多选题螺杆式制冷压缩机能量调节系统控制机构有()A压力调节阀B四通电磁阀C油分配阀D滑阀

单选题从安全角度看,原料油入装置控制阀应选()。A风关式调节阀B风开式调节阀C正作用调节阀

多选题压力控制阀出现泄漏的可能原因是()A锥阀和阀座配合不良B密封件损坏C各连接处螺钉未固紧D配合间隙过大

单选题在燃油黏度控制系统中一般均采用()。A正作用式调节器,配合气开式调节阀B正作用式调节器,配合气关式调节阀C反作用式调节器,配合气开式调节阀D反作用式调节器,配合气关式调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