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提速道岔各部分的轨距均设计为1435mm,以减少横向水平力。但是,在尖轨轨头刨切部分,由于曲尖轨采用切线型,在离尖轨尖端相同距离处,曲尖轨的刨切值大于直尖轨,造成曲股轨距存在构造加宽。A对B错

判断题
提速道岔各部分的轨距均设计为1435mm,以减少横向水平力。但是,在尖轨轨头刨切部分,由于曲尖轨采用切线型,在离尖轨尖端相同距离处,曲尖轨的刨切值大于直尖轨,造成曲股轨距存在构造加宽。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直线型尖轨,尖轨长度为6250mm以下,尖轨尖端的轨距为()。

尖轨尖端必须与基本轨贴合,刨切部分尾端最大缝隙不得大于()mm。 A、1B、2C、3

道岔工、电结合部应满足:尖轨、心轨无影响道岔转换、密贴的(),甩开转换道岔杆件,人工拨动尖轨、心轨,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翼轨密贴。 A.翘头B.拱曲C.侧弯D.肥边和反弹

曲股基本轨为什么要进行弯折? A.曲股基本轨与尖轨是共同引导轮对通向侧线的B.尖轨尖端轨距大于跟端轨距C.保持轨距和方向良好,尖轨与基本轨密贴D.尖轨尖端轨距小于跟端轨距

普通道岔尖轨是用普通钢轨将轨底刨切一部分,叠盖在基本轨的轨底上,称为爬坡式尖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提速道岔尖轨尖端为藏尖式结构,从尖轨顶端2mm处作藏尖补充刨切。尖轨藏于基本轨轨线3mm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直线型尖轨长6.25米,在尖轨尖端处的轨距为1437m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轨底需要刨切轨底爬坡。A、普通断面尖轨B、AT尖轨C、直线尖轨D、曲线尖轨

普通道岔尖轨是用普通钢轨将轨底刨切一部分,叠盖在基本轨的轨底上,称为爬坡式尖轨。

由于提速道岔的斥离尖轨与密贴尖轨间有连接杆,斥离尖轨往外侧移动受到控制,造成提速道岔的斥离尖轨反弹,引起道岔无表示。

关于提速道岔尖轨,()的说法是正确的。A、直向和侧向尖轨均为直线型B、直向和侧向尖轨均为曲线型C、直向尖轨为曲线型,侧向尖轨为直线型D、直向尖轨为直线型,侧向尖轨为曲线型

直尖轨长6.25~7.70m,在尖轨尖端处的轨距为()。A、1450mmB、1445mmC、1437mmD、1435mm

提速道岔各部分的轨距均设计为1435mm,以减少横向水平力。但是,在尖轨轨头刨切部分,由于曲尖轨采用切线型,在离尖轨尖端相同距离处,曲尖轨的刨切值大于直尖轨,造成曲股轨距存在构造加宽。

道岔尖轨、心轨,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翼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多少?

尖轨、心轨无影响道岔转换、密贴的硬弯、肥边和反弹,甩开转换道岔杆件,人工拨动尖轨、心轨,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翼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0.5mm。

提速道岔各部分的轨距均设计为()m,以减少横向水平力。但是,在尖轨轨头刨切部分,由于曲尖轨采用切线型,在离尖轨尖端相同距离处,曲尖轨的刨切值大于直尖轨,造成曲股轨距存在构造加宽。A、1435B、1436C、1437D、1438

提速道岔尖轨上设两处牵引点,心轨处设一牵引点,增强了刨切部分的密贴。

在尖轨外侧的非刨切部分腹部安装()顶铁,使尖轨的横向力通过顶铁传给基本轨。A、2~3个B、4~5个C、5~6个D、6~7个

高速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静态作业验收为()㎜,水平为()㎜。

尖轨应与基本轨密贴,人工拨动尖轨,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间间隙不大于0.5mm,其余刨切部分与基本轨间隙不大于()mm。A、1B、2C、3D、4

判断题由于提速道岔的斥离尖轨与密贴尖轨间有连接杆,斥离尖轨往外侧移动受到控制,造成提速道岔的斥离尖轨反弹,引起道岔无表示。A对B错

判断题普通道岔尖轨是用普通钢轨将轨底刨切一部分,叠盖在基本轨的轨底上,称为爬坡式尖轨。A对B错

判断题提速道岔尖轨上设两处牵引点,心轨处设一牵引点,增强了刨切部分的密贴。A对B错

单选题道岔几何尺寸静态检查的主要项目是()。A道岔各部分轨距、水平、高低、导曲线支距、查照间距、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程度B道岔各部分轨距、水平、轨向、导曲线支距、查照间距、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程度C道岔各部分轨距、水平、高低、导曲线支距、辙叉心磨耗程度、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程度D道岔各部分轨距、水平、高低、导曲线支距、护轮轨的间距、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程度

单选题关于提速道岔尖轨,()的说法是正确的。A直向和侧向尖轨均为直线型B直向和侧向尖轨均为曲线型C直向尖轨为曲线型,侧向尖轨为直线型D直向尖轨为直线型,侧向尖轨为曲线型

单选题直线型尖轨单开道岔,尖轨长度6250mm以下时,尖轨尖端轨距为1453mm,尖轨长度6250~7700以下mm时,尖轨尖端轨距为()。A1350mmB1390mmC1450mmD1490mm

问答题道岔尖轨、心轨,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翼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