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出了“言”、“意”、“象”关系问题的中国古代文献是()。A、《庄子·天道》B、《论语》C、《周易·系辞》D、《孟子》

首先提出了“言”、“意”、“象”关系问题的中国古代文献是()。

  • A、《庄子·天道》
  • B、《论语》
  • C、《周易·系辞》
  • D、《孟子》

相关考题:

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文本“言象意”三层面说和“粗精”两层面说,其共同点都是从“可见”(显示)与“不可见”(非显示)的分别上来加以立论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就是明显的例证。 A.意不称物,文不逮意B.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C.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D.文已尽而意有余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 A.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B.意不称物,文不逮意C.文已尽而意有余D.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反映的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是()A、尊崇自然B、尚意追求C、诗言志D、文以载道

中国古代有过两种文本层面说:第一种是言象意三层面说。第二种是()两层面说。

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文本“言象意”三层面说和“粗精”两层面说,其共同点都是从“可见”(显示)与“不可见”(非显示)的分别上来加以立论的。

从《周易》的经和传来看大致包括哪些内容?()A、言B、意C、象D、词

王弼的“三层面”是指()A、言B、形C、象D、意E、境

中国古代的《周易系辞》在探讨哲学思想的表达问题时曾提出()三个要素。A、言B、象C、思D、意

中国古代文论中从言、意、象三个层面阐释文本层面的有()A、《庄子》B、《周易·系辞》C、王弼《周易略例·明象》D、《论文偶记》E、姚鼐《古文字类纂》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这段文字出自()。A、《周易•系辞》B、《周易略例•明象》C、《庄子•外物》D、《庄子•天道》

试评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关于想象活动、言意关系的论述。

试谈谈《庄子》言意关系论对于诗歌意境论的启迪。

人们接受文字信息过程为“言-象-意”,而接受电视信息的传播为()A、“意-象”B、“象-意”C、“象-言-意”D、“言-意-象”

中国古代文论中,早在()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命题。

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A、诗言志B、尚意追求C、中和之美D、尊崇自然E、乐以教化

填空题中国古代文论中,早在()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命题。

多选题中国古代的《周易系辞》在探讨哲学思想的表达问题时曾提出()三个要素。A言B象C思D意

单选题首先提出了“言”、“意”、“象”关系问题的中国古代文献是()。A《庄子·天道》B《论语》C《周易·系辞》D《孟子》

多选题从《周易》的经和传来看大致包括哪些内容?()A言B意C象D词

单选题“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这段文字出自()。A《周易•系辞》B《周易略例•明象》C《庄子•外物》D《庄子•天道》

判断题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文本“言象意”三层面说和“粗精”两层面说,其共同点都是从“可见”(显示)与“不可见”(非显示)的分别上来加以立论的。A对B错

问答题简要说说庄子是怎样看待“言”与“意”的关系的。

多选题下列层面属于林安悟中国诠释学的是()。A道B意C象D言

问答题试谈谈《庄子》言意关系论对于诗歌意境论的启迪。

多选题中国古代文论中从言、意、象三个层面阐释文本层面的有()A《庄子》B《周易·系辞》C王弼《周易略例·明象》D《论文偶记》E姚鼐《古文字类纂》

填空题中国古代有过两种文本层面说:第一种是言象意三层面说。第二种是()两层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