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述孔子和苏格拉底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分析论述孔子和苏格拉底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参考解析

解析:(1)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现在他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汉代套 大师郑玄的解释为:“孔子与人言,必辛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之说也, 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语之,其 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也。”郑玄的阐華 诉人们:首先,孔子通过"不愤不启,) 不发”,直接强调了教师必须适时启发, “必待”学生出现“愤悱"后,教师才會 实施启发;其次,通过"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强调教师必须适度启 同时还可看出,孔子提出适时适度的启发主 张,强调的是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促进其智慧、能力的发展。因此,孔子的启发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识思”能力为目 具有以学生自求自得为先决条件,以产生“愤悱”为施教的逻辑起点,以不包办, 的学习为准则等特征。 (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母吴 一个接生婆,谙于产婆术。这对于苏格 把产婆术用于教育,将教育喻之为思想;; 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苏格拉底的“产婆 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人、训练、铸造的过程。 格拉底把"产婆术”贯穿于全部的教育活动之中。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讨论人们感兴趣的人生问题。在与别人时,装作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 别人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 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自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才索,引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 一步的作用是,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混乱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毛识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 (3)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 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人,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对的东西,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自己 去求得知识,发现知识,并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 的概念。再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它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朱熹将其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 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 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 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给以适时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 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 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 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 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的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 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与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二者的共同 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两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则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 迫使学生陷人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人,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 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人 "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 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 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4)总的说来,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实际上是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虽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 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 杂问题的理解,即涉及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恐怕对问题难以理解得很深人。而孔子的启发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 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 去探索,教师只是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尽管两种启发 式在教学中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显然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相关考题:

微视频的教学过程建议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 )。A.定义B.思索C.苏格拉底讽刺D.助产术E.启发

世界上最早倡行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孔子。C.亚历士多德。D.孟子。

《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它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孔子

苏格拉底教学法包括( )。A.思索 B.苏格拉底讽刺C.启发 D.定义E.助产术

试论述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 影响。

苏格拉底的(  )类似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A.讥讽B.下定义C.归纳D.产婆术

分析论述孔子和苏格拉底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试论述和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试从教育的作用、教育任务、教育内容和“苏格拉底教学法”几方面论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学法及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微视频的教学过程建议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

论述分析评价微观环境的主要内容。

世界上最早倡行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孔子C、亚历士多德D、孟子

分析论述麦克费尔体谅课程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有哪些?

最早提出教育平等思想的中西方教育家是孔子和苏格拉底。

“让学习者的心灵,和史怀哲、孔子、苏格拉底、马克思等这样的伟人的心灵,互相切磋琢磨。”这是文化模式中的哪种方法()。A、系统方法B、典型教育法C、经典阅读法D、案例教学法

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熹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A、定义B、思索C、苏格拉底讽刺D、助产术E、启发

苏格拉底教学法

问答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单选题“让学习者的心灵,和史怀哲、孔子、苏格拉底、马克思等这样的伟人的心灵,互相切磋琢磨。”这是文化模式中的哪种方法()。A系统方法B典型教育法C经典阅读法D案例教学法

多选题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A定义B思索C苏格拉底讽刺D助产术E启发

名词解释题苏格拉底教学法

单选题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熹苏格拉底

问答题分析论述麦克费尔体谅课程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有哪些?

单选题世界上最早倡行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孔子C亚历士多德D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