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员不对()进行估算,易引起油罐冒罐。A、收油量B、付油量C、收油温度D、付油温度

计量员不对()进行估算,易引起油罐冒罐。

  • A、收油量
  • B、付油量
  • C、收油温度
  • D、付油温度

相关考题:

加油站交接班时,应对油罐进行计量,统计本班次的()。出现大亏大溢,要及时查找原因,作出分析。A.付油量B.损溢量C.加油量D.销售量

下面关于铁路油罐车的油量计算说法错误的是()。 A.计算油量时需要进行罐壁温度修正B.保温铁路罐车无须进行罐壁温度修正C.量油尺可不考虑因其本身存在的热胀冷缩而引起的计量误差D.非保温铁路罐车需进行罐壁温度修正

下面关于汽车油罐车的油量计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油量时不需要进行罐壁温度修正B.计算油量时需要进行罐壁温度修正C.量油尺必须考虑因其本身存在的热胀冷缩而引起的计量误差D.汽车油罐车的环境温度即为油品温度

下面关于汽车油罐车的油量计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油量时不需要进行罐壁温度修正B、计算油量时需要进行罐壁温度修正C、量油尺必须考虑因其本身存在的热胀冷缩而引起的计量误差D、汽车油罐车的环境温度即为油品温度

零售管理系统交接班报表“油罐交接”栏目中付油量等于:()A、付油数量录入中的付油量B、泵码交接中的泵码数C、油罐交接中的接班升数+进油升数-交班升数D、油罐交接中的接班升数+进油升数+站内移库-交班升数

油罐收油完毕稳定后,对油品必须进行计量。收甲、乙、丙A类油品的立式罐稳油时间为()min,卧式罐为()min。

解吸塔温度影响因素是()。A、富吸收油量及温度B、吸收剂量C、凝缩油量及温度D、重沸器供热量

油罐在收油时超过安全高度会发生()A、容易产生冒罐B、油罐倾斜C、收油量不准D、阀门泄漏

《加油站付油日报表》的勾稽关系是().A、走字总数=本日付油量B、上日罐存+本日进货-本日付出=本日罐存C、本日付出=走字总数-回罐=付油分类及升数总计D、现金、加油卡、记账等加油量相加=付油合计

加油站交接班时,应对油罐进行计量,统计本班次的()。出现大亏大溢,要及时查找原因,作出分析。A、付油量B、损溢量C、加油量D、销售量

计量员要手工测量刚刚卸油结束的油罐的密度和温度,把上一次卸完测量的密度和温度算出来的标准密度填写到()对应的密度处,把把这次计量的密度和温度填写到()对应的密度和温度处,系统会自动算出卸后的标准密度。A、开始;期间付出B、开始;实际收油量C、结束;开始D、开始;结束

油罐收﹑付油时,责任心不强,不按时检查,油罐收付油量掌握不准,会造成计量错误。

计量造成事故的原因有()。A、计量员没按时对付油量进行计量B、计量员不对收油量进行估算C、计量员交接不清记错收油量D、计量员交接不清记错罐号

计量员没按时对()进行计量,易造成油罐抽空现象。A、收油量B、付油量C、收油温度D、付油温度

引起油罐冒罐的原因有()。A、计量员不对收油量进行估算B、计量员交接不清记错收油量C、计量员没按时对付油量进行计量D、计量员交接不清记错罐号

付油前,应检查油罐呼吸阀是否正常,防止油罐()。A、抽瘪B、憋压C、抽空D、冒罐

油罐收油后不按计量操作规程对油品进行计量,对油罐内()不明,极易造成混油事故。A、原存油B、油品存量C、油品高度D、油品温度

油罐由于收油和付油作业造成挥发叫油罐的小呼吸损耗。()

计量员交接不清记错罐号,易引起油罐()现象。A、冒罐B、瘪罐C、混油D、跑油

计量员交接不清记错收油量,易引起油罐()现象。A、冒罐B、瘪罐C、混油D、串油

对于立式金属罐,轻油收油后液面稳定(),付油后液面稳定();重质粘油收油后液面稳定(),付油后液面稳定()。

下面关于铁路油罐车的油量计算,说法错误的是()。A、计算油量时需要进行罐壁温度修正B、保温铁路罐车无须进行罐壁温度修正C、量油尺可不考虑因其本身存在的热胀冷缩而引起的计量误差D、非保温铁路罐车需进行罐壁温度修正

油罐定期检尺可以掌握油罐活动时的()。A、收付费B、收油量C、付油量D、温度

某甲油库灌装一汽车罐车汽油到某乙油库,油罐付出量为4963㎏,汽车罐车计量收油量为4950㎏,罐车到乙库计量为4645㎏,罐车卸入油罐罐收油量为4938㎏,试求该车装卸油损耗量、装卸油损耗率。

某油库将0号轻柴油从4号油罐向5号油罐进行倒罐作业,已知4号罐付油2976423kg,5号罐收油2976121kg,求此次输转作业损耗率。

问答题某甲油库灌装一汽车罐车汽油到某乙油库,油罐付出量为4963㎏,汽车罐车计量收油量为4950㎏,罐车到乙库计量为4645㎏,罐车卸入油罐罐收油量为4938㎏,试求该车装卸油损耗量、装卸油损耗率。

问答题某油库将0号轻柴油从4号油罐向5号油罐进行倒罐作业,已知4号罐付油2976423kg,5号罐收油2976121kg,求此次输转作业损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