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定计算中综合负荷模型的选择原则是:在没有精切综合负荷模型的情况下,一般按()方法计算A、40%恒功率60%恒阻抗B、50%恒功率50%恒阻抗C、60%恒功率40%恒阻抗D、20%恒功率80%恒阻抗

在稳定计算中综合负荷模型的选择原则是:在没有精切综合负荷模型的情况下,一般按()方法计算

  • A、40%恒功率60%恒阻抗
  • B、50%恒功率50%恒阻抗
  • C、60%恒功率40%恒阻抗
  • D、20%恒功率80%恒阻抗

相关考题:

交流机车异步电机的转差频率控制方案,在低速时采用()控制方案。 A、恒磁通B、恒功率C、恒电流D、恒电压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时,用电设备的数字模型通常是采用( )。A.恒功率模型B.恒电压模型C.恒电流模型D.恒阻抗模型

以下关于直流电动机恒功率调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当电枢电压一定时减弱磁通的调速方法就属于恒功率调速方法;B.当磁通一定时调节电枢回路电阻的方法,属于恒功率调速方法C.在固定额定电流的条件下电动机输出的额定功率维持不变;D.如果电动机的恒功率调速范围和负载要求的恒功率范围一致电动机的容量最小

蓄电池叉车驱动特性最接近()的要求。A恒功率硬特性B恒功率软特性C恒扭矩外特性D恒功率反抗性负载

电动机模型属于负荷模型中的()。A、动态模型B、静态模型C、恒电流模型D、恒电压模型

25000KVA电炉变压器为31级电压变压器,即恒功率和恒电流电压级数为()。A、1~14级为恒电流、15~31级为恒功率B、1~14级为恒功率、15~31级为恒电流C、1~15级为恒功率、16~31级为恒电流D、1~15级为恒电流、16~31级为恒功率

两台恒速恒频交流电源能并联供电的条件是()。A、恒装的转速调节器有静差B、恒装的转速调节器不起作用C、发动机功率>>发电机功率D、发动机功率≈发电机功率

机车高速时采用磁场削弱是()调节。A、恒力矩B、恒功率C、恒电流D、恒磁通

机车采用调压调整是()调节。A、恒力矩B、恒功率C、恒电流D、恒磁通

对于风机、水泵及各种机床主轴电动机等负荷,应选择:()A、恒功率变极调速B、恒功率变频调速方式C、恒转矩变极调速D、恒转矩变频调速

变频调速可以在额定频率以上和以下进行,其控制原则为:();属于()调速。A、额定频率以上调速,恒压调频;属于恒转矩调速。额定频率以下调速,恒磁通调频;属于恒功率调速B、额定频率以上调速,恒磁通调频;属于恒功率调速。额定频率以下调速,恒压调频;属于恒功率调速C、额定频率以上调速,恒磁通调频;属于恒功率调速。额定频率以下调速,恒压调频;属于恒转矩调速D、额定频率以上调速,恒压调频;属于恒功率调速。额定频率以下调速,恒磁通调频;属于恒转矩调速

直流接触器属于()电器。A、恒磁通B、恒磁势C、恒功率D、变磁通

直流电力机车采用的特性控制,兼备了()的特点。A、恒制动力B、恒功率C、恒流D、准恒速

风电机组应具有多种控制模式,包括()等,具备根据运行需要自动切换控制模式的能力。A、恒无功功率控制B、恒功率因数控制C、恒电压控制D、恒功率控制

无功功率调节能力的测试按照并网点()方式运行。A、恒电压B、恒功率因素C、综合控制D、以上答案均不对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时,用电设备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A、恒功率模型B、恒电压模型C、恒电流模型D、恒阻抗模型

数控机床主轴驱动应满足:( )。A、高、低速恒转矩B、高、低速恒功率C、低速恒功率高速恒转矩D、低速恒转矩高速恒功率

在稳定计算中综合负荷模型的选择原则是:在没有精确综合负荷模型的情况下,一般按()方法计算;A、40%恒功率60%恒阻抗B、50%恒功率50%恒阻抗C、60%恒功率40%恒阻抗D、20%恒功率80%恒阻抗

电炉属于()负荷。A、恒阻抗模型B、恒电流模型C、恒电压模型D、恒功率模型

HXD3型机车牵引特性要求采用()准恒速特性控制。A、恒牵引力B、恒功率C、恒控制

多选题对于风机、水泵及各种机床主轴电动机等负荷,应选择:()A恒功率变极调速B恒功率变频调速方式C恒转矩变极调速D恒转矩变频调速

单选题变极调速中Δ/YY属于恒()调速;Y/YY属于恒()调速。A功率;功率B功率;转矩C转矩;功率D转矩;转矩

多选题直流电力机车采用的特性控制,兼备了()控制的特点。A恒功率B准恒速C恒速D恒流

单选题额定频率以下恒磁通变频调速属于()调速。A恒转矩,恒功率B恒转矩C变功率,变转矩D恒功率

单选题HXD3型机车牵引特性要求采用()准恒速特性控制。A恒牵引力B恒功率C恒控制

单选题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时,用电设备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A恒功率模型B恒电压模型C恒电流模型D恒阻抗模型

单选题蓄电池叉车驱动特性最接近()的要求。A恒功率硬特性B恒功率软特性C恒扭矩外特性D恒功率反抗性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