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精铣时适当增加()。A、铣削速度B、铣削深度C、铣削宽度D、进给速度

为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精铣时适当增加()。

  • A、铣削速度
  • B、铣削深度
  • C、铣削宽度
  • D、进给速度

相关考题:

铣削加工时,为了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Ra的值,应该采用()。 A顺铣B逆铣C顺铣和逆铣都一样D依被加工材料决定

粗刨(粗铣)工件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3.05。

对于未淬硬的平面,精铣时,一般能达到的精度为IT7~IT9,表面粗糙度为Ra6.3~Ra1.6μm。

粗车→半精车工件平面表面粗糙度为0.05。

精度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0.8μm的滑动平面,其终了加工应该采用()。A、精车B、精铣C、精刨D、平磨

铣削加工时,为了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Ra的值,应该采用()。A、顺铣B、逆铣C、顺铣和逆铣都一样D、依被加工表面材料决定

为改善车削工件表面粗糙度,在精车削时应选用快速进给

精车工件外圆,且加工工艺系统刚度较高时,为有利于降低表面粗糙度,可适当减小车刀的()。A、前角B、后角C、副偏角D、刀尖圆弧半径

粗刨(粗铣)→精刨(精铣)→刮研工件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为()。A、94.5B、13.2C、5—6D、0.16—1.25

粗镗(扩)→半精镗→精镗工件内孔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A、8.7B、1.25—2.5C、49D、8.8

粗车→半精车→精车工件外圆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A、87B、1.25—2.5C、90D、88

对于未淬硬的平面,精铣时,一般能达到的精度为IT7-IT9,表面粗糙度为Ra6.3-Ra1.6um。

精车时,为减小工件表面()值,一定要选择较小的副偏角。A、精度B、尺寸C、粗糙度D、位置

加工带有键槽的传动轴,材料为钢并需淬火处理,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0.8um,其加工工艺为()A、粗车-铣-磨-热处理B、粗车-精车-铣-热处理-粗磨-精磨C、车-磨-铣-热处理D、车、热处理-磨-铣

在精铣内外轮廓时,为改善表面粗糙度,应采用()的进给路线加工方案。

为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精铣时可以考虑适当怎大()。A、铣削速度B、背吃刀量C、测吃刀量

精铣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变形。

精铣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A、切削力B、表面粗糙度C、表面硬度D、加工余量

精铣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加工精度和()。A、平行度B、垂直度C、表面粗糙度

精铣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A、铣削力B、表面粗糙度C、尺寸精度

精车时,切削速度增大会:()A、增大表面粗糙度B、降低表面粗糙度C、表面粗糙度没影响D、受制刀具强度

精刨平面时,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平面度精度要求较高,进给量应取小些。

单选题精度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0.8μm的滑动平面,其终了加工应该采用()。A精车B精铣C精刨D平磨

单选题当有色金属(如铜、铝等)的轴类零件外圆表面要求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值较低时,一般只能采用的加工方案为()A粗车-精车-磨削B粗铣-精铣C粗车-精车—超精车D粗磨—精磨

单选题精铣时为提高表面质量,宜采用()。A顺铣B逆铣

单选题铣削加工时,为了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Ra的值,应该采用()。A顺铣B逆铣C顺铣和逆铣都一样D依被加工材料决定

单选题铣削加工时,为了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Ra的值,应该采用()。A顺铣B逆铣C顺铣和逆铣都一样D依被加工表面材料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