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D21侧架两旋转止挡凸耳纵向间距原型为486mm,磨耗后大于()时须对中焊修后磨平,恢复原型。A、490mmB、491mmC、492mm

转D21侧架两旋转止挡凸耳纵向间距原型为486mm,磨耗后大于()时须对中焊修后磨平,恢复原型。

  • A、490mm
  • B、491mm
  • C、492mm

相关考题:

侧架立柱磨耗板补装时,转8AB、转8B、转8AG、转8G、转8A型侧架两立柱内侧距离,以侧架两立柱安装磨耗板的突出部分最下方向上10mm处测量为准,不大于505mm时,铆接的磨耗板厚度为();大于505mm时,铆接的磨耗板厚度为()。 A.12mm,10mmB.10mm,12mmC.15mm,12mmD.12mm,15mm

更换侧架立柱磨耗板时,转8AB、转8B、转8AG、转8G、转8A型侧架两立柱内侧距离,以侧架两立柱安装磨耗板的突出部分最下方向上10mm处测量为准,不大于505mm时,铆接的磨耗板厚度为10mm;大于505mm时,铆接的磨耗板厚度为12mm;大于()mm时更换侧架。 A.509B.508C.507D.506

转K5型转向架摇枕下部横向运动止挡磨耗大于()mm时堆焊磨平,恢复原型。 A、2B、3C、4D、5

临修时转8A型转向架承载鞍导框挡边内侧磨耗一侧不大于()、两侧之和不大于3mm。 A.1mmB.1.5mmC.2mmD.2.5mm

临修时转8A型转向架承载鞍鞍面径向(半径)磨耗不大于(),推力挡肩两端磨耗后不大于155.8mm。 A.0.5mmB.1mmC.1.5mmD.2mm

转8AB、转8AG型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更换后,有铸台者应用原型样板以弹簧支承面及凸脐中心为基准进行检测,两侧间隙差不大于()。 A.2mmB.3mmC.4mmD.5mm

转8AB、转8AG型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更换后,有铸台者应用原型样板以弹簧支承面及凸脐中心为基准进行检测,每侧间隙不大于()。 A.2mmB.3mmC.4mmD.5mm

临修时,转8A型转向架须分解检查,导框挡边内侧磨耗一侧不大于2mm、两侧之和不大于()。 A.2mmB.3mmC.5mmD.6mm

转K5型转向架摇枕下部横向运动止挡磨耗大于()时须堆焊磨平,恢复原型。 A、2mmB、3mmC、4mmD、5mm

转K5型转向架摇枕头部宽度方向单侧磨耗大于()时须堆焊磨平,恢复原型。

转K6型转向架侧架导框两侧磨耗之和大于()或组装间隙超限时,须堆焊后加工。

转K4型摇枕下部横向运动止挡磨耗大于()时堆焊后磨平恢复原型。

侧架导框两侧摩擦面单侧磨耗(含局部磨耗)深度大于(),两侧磨耗深度之和大于()时,堆焊后加工。

转K5型摇枕下部横向运动止挡原型厚度为21+3.0-1.5磨耗大于()时须堆焊后磨平,恢复原型。A、2mmB、3mmC、4mmD、5mm

转K5、转K6型转向架侧架立柱磨耗板磨耗大于()时须更换。

转K5型侧架导框导台两内挡面距离为196+1.5-0.5mm,磨耗之和大于(),或影响组装间隙时,须堆焊后加工。

转K6型转向架侧架导框两侧摩擦面单侧磨耗大于()或组装间隙超限时,须堆焊后加工。

控制型摇枕旋转止挡两内挡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474mm时,须A中焊修后磨平,恢复原型。

转K2型侧架立柱与摇枕挡内表面配合处磨耗深度大于()时,堆焊后磨平,恢复原型。A、1mmB、1.5mmC、2mmD、3mm

转K5型摇枕斜锲槽两侧面原型宽度为146+3-1mm,两侧磨耗之和大于()时须对中焊修后磨平,恢复原型。

转K1,转K2型,控制型承载鞍导框挡边内侧面水平距离原型为(),侧磨耗大于()或两侧磨耗之和大于()更换。

承载鞍导框挡边内侧面水平距离原型转8AII型为()mm,I型为()mm,一侧磨耗()时更换,或两侧磨耗之和()时更换。

转8AB、转8AG型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更换后,有铸台者应用原型样板以弹簧支承面及凸脐中心为基准进行检测,两侧间隙差不大于()。A、2mmB、3mmC、4mmD、5mm

单选题转K5型转向架摇枕下部横向运动止挡磨耗大于()时堆焊磨平,恢复原型。A2mmB3mmC4mmD5mm

单选题转K6型转向架侧架导框两侧摩擦面单侧磨耗(含局部磨耗)深度大于()或组装间隙超限时,堆焊后加工。A0.5mmB1.5mmC2mmD3.5mm

单选题转K2型侧架立柱与摇枕挡内表面配合处磨耗深度大于()时,堆焊后磨平,恢复原型尺寸。A5mmB3mmC2mmD1.5mm

单选题转K5型侧架导框导台两内挡面磨耗深度之和大于()或影响组装间隙时,堆焊后磨修。A2mmB4mmC5mmD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