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什么是运算能力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一说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2)如指导中学段小学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运算能力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一说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2)如指导中学段小学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解析:(1)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学习和掌握数的运算,一开始总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之后逐步脱离具体事物,抽象成数与式。本节课我们可以借助贴近生活的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尝试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意图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逐步把小数加减法剥离具体情境抽象出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
运算能力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训练,螺旋上升逐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题多解体现了运算的灵活性。例如,教学“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方案与同学的相互比较、借鉴,在不断完善中使自己的方法逐步优化,同时促使学生感悟到:实施运算,不仅要正确,而且要灵活、合理和简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兴趣。
(3)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回顾什么是加法吗减法呢并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提问: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引出课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问题1:两位同学到书店买书,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2: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问题3:“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预设1:

问题4:同学们刚才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问题5:有的同学借助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将新知识进行转化从而把问题解决了。有的同学是用小数进行竖式计算的。谁能来具体说说小数加法该如何计算呢
(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住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薮学思维能力。
2.小数减法
问题:《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6.45-4.29=
追问: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预设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预设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设计意图】
将小数加法的笔算经验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中,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比较内化
问题: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设计意图】
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07+4.89=5.64-1.78=2.89+0.56=12.32-4.67=
2.根据“做一做”第2题中的表格,完成其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将看图、读数据、思考与计算充分结合起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小结作业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作业:1.计算:6.78+3.67=9.87-3.27=
2.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关于小数的应用,试着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相关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识字环节的教学过程并说明意图。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本歌曲的特点。(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用笔又有哪些变化(2)依据本课材料,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3)依据拟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指出上述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Let’s learn材料①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请简述什么是课堂操练。(2)设计Presentation环节的教学活动,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3)设计 Practice环节的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什么是剪纸的装饰纹样?请列出6种剪纸的装饰纹样。(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作业评价环节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主要包括哪些?(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游戏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呈现演示的原则有哪些?(2)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3)请设计本节“句型课”的新知呈现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用英文作答)(1)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容有哪些(2)若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操练和运用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用中文注明设计意图。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概念部分的教学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语言运用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要求:创设一个真实语境,让学生运用核心句型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语言交际训练。)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语言技能(听说)目标。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什么是美术设计中的“排列组合”?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试分析方程与算术式的区别。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根据材料,设计教学过程。(30分)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简述教师课堂上“创设语境”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