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如图,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 1、 2 测定未知点 P 的高程, 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 其中 Hi 为高程, hi 为高差, ni 为测站数。 P 点的高程值应为() m。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2011 年) 如图,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 1、 2 测定未知点 P 的高程, 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 其中 Hi 为高程, hi 为高差, ni 为测站数。 P 点的高程值应为() m。
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B. 36.04
C. 36.07
D. 36.10
参考解析
解析:由1号点测至2号点的观测高程为35.60+0.60-0.60=35.60,而2号点的已知高程为35.40,闭合差为35.60-35.40=0.20,根据6.2(3)中的知识,闭合差按照测站数反号分配,闭合差分配过后h1应该为0.60-0.20/3×2=0.47,所以P点高程应该为35.60+0.47=36.07m。
相关考题:
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 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2014 年) 从已知高程点, 经过 4 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 设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 8mm, 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 2mm, 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 mm。 (结果取至整数)A. ±9 B. ±10 C. ±12 D. ±16
如图,南两个尸: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Hi为高程,hi;为高差,,ni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 )m。 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如图,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为高程,为高差,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米。A.A.36.00B.B.36.04C.C.36.07D.D.36.10
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A:±9B:±10C:±12D:±16
由已知高程点A(HA=100.000m)观测了2个测站到达另一已知高程点B(HB=100.198m),两站高差依次为+1.235m和-1.031m,则该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和两站改正后的高差为()m。A、-0.006;+1.232、-1.034B、+0.006;+1.232、-1.034C、-0.006;+1.238、-1.028D、+0.006:+1.238、-1.028
从已知水准点A用支水准路线测得未知点1的高程,往测高差为8.000m,返测高差为-8.006m,HA=50.000m,则()是错误的。A、高差闭合差fh为-0.006mB、高差闭合差fh为0.006mC、高差h1A为8.003mD、高差hA1为-8.003mE、1号点的高程H1为41.997m
已知水准点高程为1107.531m,现利用该点放样绝对高程为1107.931m 的±0点,且已知水准点标尺读数a=1.500m,则b应为()。A、1.200mB、1.900mC、1.100mD、1.500m
单选题由已知高程点A(HA=100.000m)观测了2个测站到达另一已知高程点B(HB=100.198m),两站高差依次为+1.235m和-1.031m,则该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和两站改正后的高差为()m。A-0.006;+1.232、-1.034B+0.006;+1.232、-1.034C-0.006;+1.238、-1.028D+0.006:+1.238、-1.028
单选题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A±9B±10C+12D±16
单选题已知A点的高程为HA=20.000m,支水准路线AP往测高差为-1.436,反测高差为+1.444,则P点的高程为( )。[2016年真题]A18.564mB18.560mC21.444mD21.4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