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南两个尸: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Hi为高程,hi;为高差,,ni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 )m。 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如图,南两个尸: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Hi为高程,hi;为高差,,ni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 )m。



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参考解析

解析:工程控制网数据处理。取p;=1/n,,则有:戶、=o.5、戶:=l,将已知数据代入加权平均值的计算公式



式中,//i为P点高程观测值;Pi为观测值的权),得P点的高程值为H平均=36. 07 m。

相关考题:

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 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图1-2为一闭合水准路线,已知BM1的高程为50.376m,各测段的实测高差及测站数均注于图中,请在表1-1中,计算与调整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求出 1、 2、 3、4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的实质是测定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然后由已知高程及已知点与未知点间的高差求出未知点高程。

(2011 年) 如图,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 1、 2 测定未知点 P 的高程, 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 其中 Hi 为高程, hi 为高差, ni 为测站数。 P 点的高程值应为() m。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如图,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为高程,为高差,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米。A.A.36.00B.B.36.04C.C.36.07D.D.36.10

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A:±9B:±10C:±12D:±16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Hi为高程,hi为高差,ni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M。 A36.00B36.04C36.07D36.10

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是先测定未知点对已知点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A、水准测量B、三角高程测量C、视距高程测量D、A+B+C

由已知高程点A(HA=100.000m)观测了2个测站到达另一已知高程点B(HB=100.198m),两站高差依次为+1.235m和-1.031m,则该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和两站改正后的高差为()m。A、-0.006;+1.232、-1.034B、+0.006;+1.232、-1.034C、-0.006;+1.238、-1.028D、+0.006:+1.238、-1.028

已知B点高程为279.340m,A、B点间的高差hAB=-2.003m则A点高程为281.343。

已知B点高程为241.000m,A、B点间的高差hAB=+1.000m,则A点高程为240m.

已知A点相对高程为100m,B点相对高程为-200m,则高差hab=();若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则B点的绝对高程为().

已知B点高程为214.000m,A、B点间的高差hab=+1.000m,则A点高程为()。

已知B点高程为214.000m,A、B点间的高差hab=+1.000m ,则A点高程为().

从已知水准点A用支水准路线测得未知点1的高程,往测高差为8.000m,返测高差为-8.006m,HA=50.000m,则()是错误的。A、高差闭合差fh为-0.006mB、高差闭合差fh为0.006mC、高差h1A为8.003mD、高差hA1为-8.003mE、1号点的高程H1为41.997m

某建筑公司为施工的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A点高程测量和B点高程放样工作。采用DS3型水准仪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测。己知水准点BM1高程为15.888m,后视读数a=713m,在A点的前视读数b=1.111m。B点已知高程为15.000m,请回答下列问题:水准点BM1与A点的高差为()mA、0.888B、-0.888C、0.602D、-0.602

某建筑公司为施工的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A点高程测量和B点高程放样工作。采用DS3型水准仪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测。己知水准点BM1高程为15.888m,后视读数a=713m,在A点的前视读数b=1.111m。B点已知高程为15.000m,请回答下列问题:A点的高程应为()mA、15.000B、16.490C、15.286D、16.776

测设己知高程点是指()。A、根据己有水准点高程,测定待测点高程B、测定两固定点间高差C、根据己有水准点高程,测设出给定的高程的标志D、测定视线高程

已知B点高程为241.00m,A、B点间的高差hAB=1.000m,则A点高程为240.000m。

单选题()是先测定未知点对已知点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A水准测量B三角高程测量C视距高程测量DA+B+C

单选题由已知高程点A(HA=100.000m)观测了2个测站到达另一已知高程点B(HB=100.198m),两站高差依次为+1.235m和-1.031m,则该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和两站改正后的高差为()m。A-0.006;+1.232、-1.034B+0.006;+1.232、-1.034C-0.006;+1.238、-1.028D+0.006:+1.238、-1.028

单选题测设己知高程点是指()。A根据己有水准点高程,测定待测点高程B测定两固定点间高差C根据己有水准点高程,测设出给定的高程的标志D测定视线高程

单选题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A±9B±10C+12D±16

填空题已知B点高程为214.000m,A、B点间的高差hab=+1.000m,则A点高程为()。

单选题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单选题已知A点的高程为HA=20.000m,支水准路线AP往测高差为-1.436,反测高差为+1.444,则P点的高程为(  )。[2016年真题]A18.564mB18.560mC21.444mD21.4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