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单选题
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
A

已知点观测已知点

B

未知点观测已知点

C

未知点观测未知点

D

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 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水准测量的实质是测定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然后由已知高程及已知点与未知点间的高差求出未知点高程。

(2011 年) 如图,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 1、 2 测定未知点 P 的高程, 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 其中 Hi 为高程, hi 为高差, ni 为测站数。 P 点的高程值应为() m。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如图,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为高程,为高差,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米。A.A.36.00B.B.36.04C.C.36.07D.D.36.10

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A:±9B:±10C:±12D:±16

从一已知点测一未知点的高程可采用水准测量或()。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Hi为高程,hi为高差,ni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M。 A36.00B36.04C36.07D36.10

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在未知点上设站向三个已知点进行观测以确定未知点坐标的交会方法是()A、后方交会B、前方交会C、侧方交会D、无法确定

()是先测定未知点对已知点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A、水准测量B、三角高程测量C、视距高程测量D、A+B+C

经纬仪导线的起算数据至少有已知方位角和(),观测数据为边长和转折角。A、高程;B、地理坐标;C、已知坐标;D、未知点坐标。

在两个已知点上设站观测未知点的交会方法是()。A、前方交会B、后方交会C、侧方交会D、无法确定

三角高程测量中,凡仪器架设在未知点,观测该点与未知点之间的高差称为直觇

三角高程测量中,凡仪器架设在未知点,观测该点与未知点之间的高差称为直舰。

三角高程测量中,凡仪器架设在已知点,观测该点与已知点之间的高差称为反觇。

在未知点上架设仪器,用后方交会测量观测3个已知点,一定能解算出未知点的坐标。

分别在两个已知点向未知点观测,测量两个水平角后计算未知点坐标的方法是()。A、导线测量B、侧方交会C、后方交会D、前方交会

在已知高程点安置仪器,观测待定点以计算其高程的方法称()。A、直觇B、反觇C、单觇D、复觇

单选题()是先测定未知点对已知点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A水准测量B三角高程测量C视距高程测量DA+B+C

单选题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A±9B±10C+12D±16

单选题在两个已知点上设站观测未知点的交会方法是()。A前方交会B后方交会C侧方交会D无法确定

单选题在已知高程点安置仪器,观测待定点以计算其高程的方法称()。A直觇B反觇C单觇D复觇

判断题三角高程测量中,凡仪器架设在未知点,观测该点与未知点之间的高差称为直觇A对B错

判断题在未知点上架设仪器,用后方交会测量观测3个已知点,一定能解算出未知点的坐标。A对B错

单选题分别在两个已知点向未知点观测,测量两个水平角后计算未知点坐标的方法是()A导线测量B侧方交会C后方交会D前方交会

单选题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单选题在未知点上设站向三个已知点进行观测以确定未知点坐标的交会方法是()A后方交会B前方交会C侧方交会D无法确定

判断题三角高程测量中,凡仪器架设在已知点,观测该点与已知点之间的高差称为反觇。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