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从已知高程点, 经过 4 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 设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 8mm, 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 2mm, 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 mm。 (结果取至整数)A. ±9 B. ±10 C. ±12 D. ±16

(2014 年) 从已知高程点, 经过 4 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 设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 8mm, 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 2mm, 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 mm。 (结果取至整数)

A. ±9
B. ±10
C. ±12
D. ±16

参考解析

解析:未知点高程等于已知点高程加上4个测站测定的高差,根据7.2中的知识知道这是一个和(差)函数的中误差计算。未知点高程中误差

相关考题:

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 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在水准测量中,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为±5mm,若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高程,要求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0mm,所设站数最大不能超过()。A.4站;B.8站;C.16站;D.24站。

水准测量的实质是测定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然后由已知高程及已知点与未知点间的高差求出未知点高程。

(2011 年) 如图,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 1、 2 测定未知点 P 的高程, 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 其中 Hi 为高程, hi 为高差, ni 为测站数。 P 点的高程值应为() m。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如图,南两个尸: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Hi为高程,hi;为高差,,ni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 )m。 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如图,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为高程,为高差,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米。A.A.36.00B.B.36.04C.C.36.07D.D.36.10

GPS测定某点的大地高程误差为±6mm,水准测定该点的高程误差为±8mm,则利用GPS水准计算该点的高程异常中误差为()mm。A:±6B:±8C:±10D:±14

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A:±9B:±10C:±12D:±16

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设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 A、±9B、±10C、±12D、±16

(2013 年)GPS 测定某点的大地高中误差为±6mm,水准测定该点的高程误差为±8mm,则利用 GPS 水准计算该点的高程异常中误差为() mm。A. ±6 B. ±8 C. ±10 D. ±14

GPS测定某点的大地高中误差为±6 mm,水准测定该点的高程误差为±8 mm,则利用GPS水准计算该点的高程异常中误差为( )mm。A.±6.+6B.±8C.±10D.+14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Hi为高程,hi为高差,ni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M。 A36.00B36.04C36.07D36.10

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是先测定未知点对已知点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A、水准测量B、三角高程测量C、视距高程测量D、A+B+C

GPS测定某点的大地高中误差为±6mm,水准测定该点的高程误差为±8mm,则利用GPS水准计算该点的高程异常中误差为()mm。A、±6B、±8C、±10D、±14

在水准测量中,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为±5mm,若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高程,要求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0mm,所设站数最大不能超过()A、4站B、8站C、16站D、24站

从水准点BMA出发,经过5站测量后测得C点的高程。如果每一站的测量误差为m=±2.0mm,如果不考虑起始点BMA的误差,则C点高程的中误差mHC应为()。A、10.0mmB、±10.0mmC、4.5mmD、±4.5mm

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量地面两点间的(),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A、高度B、高低C、高差D、高程

GPS 测定某点的大地高中误差为±6mm,水准测定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则该点的高程异常中误差为()mm。A、±6B、±8C、±10D、±14

在水准测量一个测站上,已知后视点A的高程为1656.458,测得A、B两点的高差为1.326。则可求得B点的高程为()。A、1657.784B、1655.132C、-1657.784D、-1655.132

在水准测量中,设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均为3mm,今要求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mm,测站数最多为()。A、4B、8C、12D、16

从水准仪点BMA出发,经过3站测量后测得B点的高程。如果每一站的测量误差为m=±2.0mm,则P点高程的中误差为()。A、±2.0mmB、±6.0mmC、±3.5mmD、±12.0mm

单选题()是先测定未知点对已知点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A水准测量B三角高程测量C视距高程测量DA+B+C

单选题在水准测量中,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为±5mm,若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高程,要求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0mm,所设站数最大不能超过()A4站B8站C16站D24站

单选题GPS测定某点的大地高中误差为±6mm,水准测定该点的高程误差为±8mm,则利用GPS水准计算该点的高程异常中误差为()mm。A±6B±8C±10D±14

单选题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A±9B±10C+12D±16